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我想请辞。"
这句话出自一位刚入职某央企不到一年的985高校毕业生之口。他的选择让身边的朋友们惊讶不已。要知道,在当下经济环境趋紧、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能挤进国央企的窄门,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职场彩票" 。更让人不解的是,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
某知名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央企新入职的应届生中,有超过35%的人在入职两年内选择了离职。这个数字比五年前足足翻了一番。
这些满怀期待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为什么会集体"退烧"?那个曾经被视为"金饭碗"的国央企,是否正在经历一场悄然的人才危机?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看看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国央企职场中遇到了什么。
01. 看似体面的"金饭碗",实则暗藏心酸
一位央企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引发了广泛共鸣:"早上8点到岗,晚上11点下班,领导一句'这就是央企的工作强度'把所有抱怨堵了回去。可我们拿的是央企的工资,加的却是互联网的班。"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随着国企改革深化和经营压力增大,很多国央企开始效仿市场化企业的管理方式。然而,它们只学到了"加班文化"的表象,却没有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
02. "二代"与"普通人"的人生赛道
"小王,你要放平心态,要经得起基层的磨练。"这句话成了许多基层员工的年度"高频词"。但有趣的是,那些被要求"放平心态"的人,往往看着同期入职的"关系户"乘坐火箭般迅速升迁。
一位国企中层坦言:"在我们单位,普通人晋升就像爬楼梯,而有些人是直接坐电梯。更让人绝望的是,我们连哪里有电梯都不知道。"
03. 从"干事创业"到"求稳保命"
"小李你来负责这个项目吧,机会难得。"表面上看是赏识,实则往往意味着更多无偿加班和责任加身。一位央企员工无奈地表示:"以前我总想着在单位干出一番事业,现在只想安安稳稳混到退休。不是我变了,是现实教会了我做人。"
据某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85%的国央企年轻员工表示,他们更愿意做"稳定不出错的工作",而不是"有挑战性的项目"。这种心态转变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
04. 体制内的"35岁危机"提前到来
更令人担忧的是,传统的"35岁危机"在国央企正在提前显现。一方面是组织结构金字塔化,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另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大潮下,很多传统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一位人力资源部主管透露:"现在90后员工平均在30岁左右就开始焦虑职业发展了。他们看到身边40岁的老员工被'优化',自然会对未来产生担忧。"
05. "摆烂"只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我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动了。"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国央企年轻人的心声。当努力与回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模糊,当晋升的标准越来越不透明,选择"摆烂"反而成了一种理性的自我保护机制。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催生了一个新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白天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但拒绝无止境的加班;注重自我提升,但绝不做"仕途"上的无谓争夺。
放眼未来,国央企的年轻人困境绝非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缩影。与其说年轻人对国央企"退烧"了,不如说他们比上一代人更懂得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性化"减法" 。
也许,当我们在讨论"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干了"的时候,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让努力与回报有更紧密的联系?如何让公平与效率在体制内找到平衡点?
毕竟,每一代年轻人都值得拥有奋斗的勇气,也都应该看得见希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