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7期 | 新批评 |
新时代的农民,他们与原本产生于民间的散曲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喜欢直率本真、以俗为美的诗体,有着易于学习和驾驭这种诗体的优势,具备日常生活中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的特长,同时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新农村富裕生活给予的创作源泉。
原平农民散曲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影响力来源于身边事、眼前景、心中情,他们用农民的眼光观察世界、观察历史,表达农民自己的心愿、心情、心声,因此就有底气、接地气、富有生气,曲味也就油然而生。这些从土地中种出来的心曲,没有照搬前人老旧套路,写的是自己的本色行当。究其特色,可谈六点。
一是乡风淳朴、田园风韵浓郁。
【仙吕·醉扶归】耕
邢 晨
春是一坛酒,先醉咱家牛,不待扬鞭奔墒头,撅死难松扣。犁透良田万畴,休看身前后。
作品本身就如一坛喷香老酒,让人读后即感微醺。农民散曲这种接了黄土高坡地气的淳厚朴实,从他们的作品中随处都可以嗅得到、看得见。
二是关注民生。关注民生的范围很广,原平农民在千万世象中并不是泛泛而论,而是通过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来倾诉农民的喜乐和忧患之情。
【中吕·喜春来】某乡官修祖坟
申戍科
祖坟修缮万千景,田里登时起冢城,围墙森森种青松,咱乡下,放眼遍魂陵。
以上这首抒发的是农民对某些乡官强占耕地的恨和怨,那种无奈、揪心,都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
三是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原平农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没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对党的富民政策深怀感激之情。
【正宫·叨叨令】俺村浇地不收费
王银川
俺村浇地不收费,村民喜悦得实惠。满渠肥水浇田地,禾苗万亩吐新翠。快乐也么哥,快乐也么哥,你瞧,李三乐得满眶眶泪。
这些曲句由心而出,既富有曲的韵味,更无丝毫雕琢之痕,不能不说这是农民的肺腑之言。在农民眼里,哗哗欢畅的水渠是那样的“满”,碧莹莹的水是那样的“肥”,不是我们这些没有种过田、浇过地,更没有因浇地为交水电费发过愁的人所能感悟到的,也只有农民才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才会乐得“满眶眶泪”。
四是唱和谐、颂欢乐,充满幸福感。农民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多了,原平农民散曲社的成员们在农忙之余,并没有忘记享受生活,他们学散曲,唱快乐,用散曲描绘出一幅幅新农村的农家画、致富图。
【中吕·朝天子】肩膀烤成红烧肉
弓志芳
小游,赏畴,热浪田园凑。骄阳烈火柳丝悠,光腿胳膊露。低领脖柔,衣衫丝绣,差顶帽儿遮在头。美妞,傻猴,活变红烧肉。
这首小令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笑出无限赞美情。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亲自体会,是想不出来也写不出来的。这种农民的幽默,在原平农民的散曲中随处可见。
五是语言鲜活动人。农民语言有别于我们的诗词曲作者,他们的语言本身就是原生态的,在农民的散曲作品中,曲句如话如歌随处可见,如:
【正宫·塞鸿秋】民歌
王银章
咱唱一回“对花”就心窝窝醉,吼一声“走西口”心撕碎。“闯关东”不怕讨盘费,“看秧歌”不怕忽雷脆。民歌句句看,首首多滋味,哎!俺给放羊的五哥纳双鞋垫愿迟睡。
这首曲子清新、厚朴、新鲜欢快,有谁不为这样的散曲语言而折服呢?
六是不遮不掩、真情道白、妙趣横生。
【南越调·黑麻令】新农家乐
张玉武
小山沟黑娃女娃,平日里捉耙弄耙。二亩他安瓜卖瓜,也学了弄墨涂鸦。垄田中诗芽曲芽,歇坐在坡崖地崖。甩一把珠花汗花,融好梦韵洒天涯,岂管它风呀雨呀。
它用农民散曲特有的曲味,用农民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农民新的农家乐,让人听起来可信、可乐,无半点儿生涩。
【双调·殿前欢】大清早写曲糊了锅
刘平燕
我的个乖乖,气腾波浪不能挨。黑眯洼脸将谁怪?苦笑堆腮。一根筋跌跌撞撞扑来,四季风认认真真摸揣,十分痴岁岁年年还债。曲牌牌鼓捣,鼓捣曲牌牌。
这首曲子俏皮活泼,自我调侃,个性突出,一组鼎足对运用的自然流畅,将农民学曲的那种神态活脱脱跃然纸上。
曲尚趋俗,然而散曲之俗并非庸俗、低俗、通俗之俗,曲自产生之日起,就是民间传唱的文本,后变成了文人用雅语作曲,艺术性提高了,却改变了曲的初衷。这几年原平农民散曲社闻名遐迩,但他们并没有为“名声”所累,依然坚守自我,咬定青山。而今,原平散曲之花开遍原野,己经从一开始的稚嫩粗放、同题同调之作过多的初级阶段,进入到一个能够创作佳篇、争创精品的高的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原平散曲队伍兵强马壮,后继有人,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分量的散曲创作人材。
瓜农农闲之余,为补贴家用出摊烙饼,酷夏之际,写了一首“工作曲”:
【双调·河西六娘子】烙饼偶遇连日高温
赵斌田
贪爱人家纳阴凉,咱围个火炉忙,遮阳伞下油烟呛。流汗到鞋帮,呛味过盲肠,无奈我为生活顾不上脏。
纵观元明清及现当代散曲,烙饼人自己作曲的,赵斌田应是第一人。再看他的另一首:
【双调·枳郎儿】烙饼者言
赵斌田
烙乾坤,烙乾坤火热暖寒门。酷暑围炉烟气熏,干炸油焖,五行八卦炼元真。
作者种过西瓜,种过菜园,现在又摆摊卖烙饼补贴家用,他写作散曲得过大奖,而今又是原平农民散曲社遗山分社社长,不一样的人生,磨练了他顽强拼搏的意态。“烙乾坤”,视乾坤为手物,笔力真个不凡。
诗词产生的初期都是口语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诗词曲发展至今,只有曲仍然保留着初期的通俗特色。
【正宫·塞鸿秋】秋收现场
孔月香
机声轰响尘烟呛,眼神跟紧心舒畅。玉茭集聚箱中荡,秫秸铡碎纷飞浪。时光日日新,科技真真棒,捡拾遗漏弯腰上。
这个曲子直让人眼前一亮。“眼神跟紧”“捡拾遗漏”,比喻生动逼真,行云流水。庄稼人写庄稼事,无一点虚假掺杂其中,真天籁之音。
【正宫·叨叨令】打工仔
张汉贤
被子装进蛇皮袋,瓦刀拿上离村寨。管他雨打阳婆晒,管它路远三餐赖。但挣钱也么哥,何怕难也么哥,儿子高兴妻子爱。
真个让人拍手称快,小小一曲,把打工人苦中有乐的真实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干练近乎口语,有情咏叹干脆利落。
新时代的农村是富裕的,会写散曲的人更是幸福的。生活过得好,曲子写得也好,每逢农时、总会有丰富多彩的曲子让人目不暇接:
【仙吕·寄生草】谷雨
李向荣
啄泥燕,戏水鹅。牛棚不见闲牛卧,村头少有村姑坐,繁花宛若繁星烁。阿爹苗圃侍秧苗,阿娘笑指蝶飞过。
曲子写春天来了之后村里忙于农事的场景,农家快乐祥和、春色缤纷多彩,作者曲化了南宋诗人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句,使《谷雨》愈显春日生机盎然,用笔之妙不输前人。
请看乡村医生、散曲副社长王云飞早年的一首作品:
【正宫·叨叨令】学曲
王云飞
参加曲社着了道,就像那野猪拱住萝卜窖。又吟诗赋又出报,筹集书费把粮粜。你笑也么哥,他笑也么哥,写诗励志不胡闹。
苦中有甜,笑中含泪,道出来的是原平几百学曲农民当初的真实境况,“筹集书费把粮粜”。说的正是王云飞卖掉万斤玉米出书的真实事。每每读到此处,谁能不为原平农民学曲的艰难而扼腕叹息呢!
富裕起来的农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为原平散曲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这首曲子就最能体现而今原平曲人的喜悦心情:
【双调·折桂令】曲咏家乡
任尚礼
俺薛孤遐迩名扬,地沃人杰,万亩粮仓。村貌齐洁,民风淳厚,曲苑诗乡。二十井飞龙舞蟒,百里渠萦绕田旁。过去风光,现在风光,永远风光。
原平农民散曲植根于乡村,得益于改革开放,农民曲家深深爱着这片热土,创作了大量彰显有正能量的散曲佳作。
散曲创作需要有更多表现沸腾生活、宏扬民族精神、抒发时代情怀、讴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旋律的佳作。在新世纪民族振兴的历史性进军中,散曲也将会同新时代诗词一样振兴,这将给散曲精品的涌现带来更多的机遇。散曲要适应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必须开拓新的创作题材,尽管传统散曲中没有这方面的借鉴,我们也无须“为赋新词强说愁”,写新时代是我们当代散曲人的责任,唱响主旋律,促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产生,应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实现。当代散曲的创新,首先在内容上要有新的突破。内容有无新的发展,是衡量散曲是否可以冠以当代的重要标尺。当然,当代散曲绝不应该是干巴巴、没有曲味的大白话或顺口溜。严格遵守曲律曲韵,自然是当代散曲不可缺失的。
邸梅兰连用三组叠句,欢快如歌,把山乡春色写得五彩缤纷,眼花缭乱,实把人美煞!
【中吕·十二月】山乡之春
邸梅兰
田园园老农描沃畴,河滩滩溪水唱双忧。村边边野花开笑口,山坡坡小草醉青眸。树梢梢黄莺鸣翠柳,丛林林蜜蜂展歌喉。
瓜农赵斌田是个七零后,他表达的是一个农民的诗人梦。曲子的章法运用到位,平淡中韵味十足,将泥土芬芳融化曲中,在读罢“常在诗中醉”后,突然笔锋一转“庄稼人也要扬国粹”,干脆利落,胜似豹尾,直教人拍案叫绝。
【正宫·塞鸿秋】作诗
赵斌田
田间地畔寻词汇,平平仄仄随时背。汗珠滴在诗田内,不离泥土芳香味。虽从土里生,常在诗中醉,庄稼人也要扬国粹。
还是赵斌田,用“还有二亩没得放”,得意洋洋,欢欢喜喜,把丰收后农民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真是好曲。
【双调·步步娇】丰收
赵斌田
站在高坡将眼望,玉米金黄棒。收获忙,机器来回跑得狂。我问孩儿娘,还有二亩没得放。
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些田园诗,只是热衷于玩弄事物的表面文字,以为把旧的名词诸如“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拖拉机”“收音机”等,与新的“手机”“电脑”“奥迪”“宝马”等进行一番置换,就可以推陈出新。甚至还时有连古人都用滥了的“村姑”“村妇”“酥手”“粉面”之类的东西勾留于田园诗中。前者失之油滑,后者失之泥古。
再看咱农民曲家宋高柱笔下的农夫形象:
【南越调·黑麻令】农妇吟
宋高柱
前半生锅台灶台,后半生灯台砚台。能登上诗台擂台,夺回了奖状牌牌。乐得俺桃腮杏腮,笑得俺头歪嘴歪。新生活精裁细裁,夕阳红重新彩排,哪还有阴霾雾霾。
节奏明快,言简意赅,直教人不拍案叫绝也难。宋高柱是华夏一等奖获得者,是原平农民散曲的台柱子,最擅长白话作曲,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农民散曲家,一支小令《农妇吟》,写活了农村作曲人酸甜苦辣,笔法简洁明了、朴实无华,最能体现农民本质,说《农妇吟》为散曲佳作精品当不为过。
农民生活在农村,劳动在农村,创作诗曲在农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田园地头,累了点一支烟思谋思谋,灵感来了掏出手机记录下个关键词。他们无须采风调研,他们的作品是理所当然的田园诗。
农民热衷于散曲的创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知道,散曲能够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农村,并且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说明散曲是一种容易被人民接受的大众文化形式,能够适应城市包括农村各个阶层的需要。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减税赋、享低保、有医保,农民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当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他们自然便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感情的表述和宣泄,因而表现出像井喷一样的文化热情是很正常的。散曲正是适于农民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化形式,散曲在农村的应运而生应在情理之中。
元散曲四大家的名著可谓精美绝伦,它以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爱国主义,融入到散曲的血脉,不知感染鼓舞了多少代人,己经成为振兴中华的一种精神力量。
我们今天的散曲作品,当然要与新时代同步,这是散曲创作无法回避的现实,实现由元明清吋期向新时代的转变,完成旧思维、旧习俗、旧程式的更新,犹为重要,否则就会背离了时代要求。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我们现代散曲人的义务和责任。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为我们开启了广阔的创作天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题材。
纵观原平农民散曲发展走势,在歌颂新时代田园风光、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彰显时代正能量、发现精品诸方面,原平农民散曲一定会跨入诗词大军的前列,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杜康琪 审核/江 岚 核发/石 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