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理论家韩愈、柳宗元曾提出“文以明道”的思想,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也直言“文所以载道也”。他们所说的“文以明道”或“文以载道”,就是以文字表达思想、阐明道理、揭示意义。“胜义”之“义”,亦即意义、义理。诗人们倡导“意义的写作”、“有意味的形式”,主张在诗中融铸理性,强调艺术的“求道之思”,即对艺术之“道”进行本体之“思”。
在我看来,散文诗写作贵在以诗出道,以诗生义,以诗立心。此“道”是“诗化之道”,此“义”是“微言大义”,此“心”是“求真之心”,或许,这正是判断散文诗高下深浅的重要标准。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诗人愈益重视在其散文诗文本中进行意义的发掘、思想的钻探、精神的沉潜与哲理的勘采。他们无不渴望在与天地万物相遇时突发的灵感,能首当其冲地受到充沛的正能量激发,以及美的幽灵的感召;无不以深刻的向往向诗致敬,能发人深省地揭橥博大的思想性内蕴,以及生命意义的应答;无不逸出诗的灵魂而入乎神化,能胸次开阔地展开无限的精神性遐想,以及诗性智慧的汇聚;无不让思辨理性渗透诗美形象,能交相辉映地呈现丰饶的形而上之思,以及此在的价值。我们不妨以箫风新近创作的散文诗《写在焦裕禄纪念园(组章)》为例【原载10月17日“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信平台】,来作一具体赏析。
箫风是一位写英模的高手,也是一位讲政治的诗人。“伟大的诗篇,都是讲政治的”“凡是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他的思想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家国情怀”(徐晋如语)。作为军旅诗人,无论是他的《英模诗传》,还是近日创作的散文诗《写在焦裕禄纪念园(组章)》,写的都是“大我”而非“小我”。其《英模诗传》曾致力于对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等十位英模壮美生命的抒写,热情地讴歌了一个个具有铮铮铁骨的壮士为国捐躯或为生民立命的人生风采与高尚情怀。
2024年10月15日,为纪念焦裕禄逝世60周年,诗人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焦裕禄纪念园,并奋笔疾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颂扬这位“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人民公仆。诗人通过瞻仰焦裕禄雕像、藤椅、焦桐等形象,艺术地再现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可敬而更须传承的焦裕禄精神,生动地展现了焦裕禄爱党爱国、爱民为民的政治品格。
站在焦裕禄雕像前,诗人仿佛感受到一种崇高美:“不改变兰考的面貌你吃不下睡不着呀,你胸膛里那颗火热的心,仍然在砰砰地跳动。”“1964年的春天,和你一样瘦得不成样子。瘦得不成样子的你,带着一身病痛离开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闻讯的乡亲哭着赶来为你送行……”(《在焦裕禄雕像前》),这种崇高的、伟岸的、大我的、光芒万丈的、英雄浮雕式的形象,这种不畏病痛种桐治沙、不惧困难抗击盐碱、走村串户访贫问苦、鞠躬尽瘁永垂不朽的英模形象,不仅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里,而且经久不息地活在我们满怀敬意的心头,他的形象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那时,中国的肝部因雨水泛滥正感染发炎。你知道,焦书记心急呀,心痛呀,他一直忙着为兰考寻医治病,却独独忘记了患病的自己。⁄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听到过他屏气隐忍的呻吟,看到过他用茶缸顶住肝部痛苦的样子。你知道焦书记很忙,他的肝部也只能忙里偷闲地痛一阵子。”(《纪念馆的藤椅》);“你高举的手臂,多像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排内涝、战风沙、抗盐碱时挥动的手势。那手势,依然那么熟悉,依然那么亲切,依然那么有力。“(《仰望”焦桐“》,诗人慨当以慷,言短意长,他的散文诗,所站者高、所见者远、所怀者大、所咏者深,具有打动人心的思想力量与美学品质,读之令人潸然泪下。是啊,作品一旦有了思想,有了胜义,即使文辞朴拙也无伤大雅,诚如叶燮在《原诗》中所言:“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
箫风的散文诗,正与焦裕禄“闪光的名字”一样熠熠生辉,他的政治抒情与“大我”书写高度统一,政治视阈中的思想与智慧,是建立在诗人对于英模人物的心灵观照与深入思考之上的。一个有政治担当的散文诗作家,往往具有政治教诲、哲理启迪、智慧点化与思想引导的作用。由此我想起了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乔治·奥威尔。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说:“一个人越是能够了解自己的政治倾向,越是能够在不牺牲审美追求和文字忠诚的情况下演绎政治”、“我最渴望做的事就是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回头看看我的作品,我发现,凡是缺乏‘政治’目的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只不过是些华美绚丽的段落、言之无物的句子、精巧矫情的修饰,整体来说全是空话假话,完全背叛了我的初衷。”
箫风的散文诗,与英模肝胆相照。政治智慧的诗化,使他的理想境界越来越开阔,精神空间越来越深远,人生价值越来越有意义,而他的散文诗也越来越具有一种信仰的力量、灵魂的气量与生命的能量,并且在“诗以载道”中日益凸显其政治魅力。
崔国发,1964年出生于安徽望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黎明的铜镜》《鲲鹏的逍遥游》《黑马或白蝶》、诗论随笔集《审美定性与精神镜像》《中国散文诗学散论》《散文诗创作探微》《诗苑徜徉录》等。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柯蓝杯”散文诗奖、杜牧诗歌奖、刘勰散文奖、徐霞客散文诗歌奖、第五届中国·散文诗大奖、2007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安徽文艺评论奖,入围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关注,或扫描“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二维码,或加微信公众号:zgswsyjzx。
转发:点击右上角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等。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散文诗作品、理论文章,请发送至“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专用邮箱:zgswsyjzx@163.com。
声明:本平台来稿须原创首发,已在其他微刊发过的作品勿投;除署名者外,配图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