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将迎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0周年“生日”。日前,位于浦东的仁济医院院史馆完成升级改造,全新亮相。
作为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在2019年12月6日第一次有了院史馆。2021年6月,院史馆被授予“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沪上首个获批此类称号的医院历史展示场馆,在医学史、党史和救灾抗疫史的展陈上富有鲜明特色。本次升级改造之后,院史馆面积由275平米扩展至772平米,展陈内容和展示方式上也进行了全面扩容与升华。新馆共分为四个大区,采用裸眼3D、全息数字人等高科技手段,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充分展示穿越近三个世纪岁月长河却始终熠熠生辉的医者仁心。
馆内陈列着200余件与医院的历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物展品。如仁济医院第二任院长、医学家合信(Benjamin Hobson)于清道光29年(1849年)至清咸丰8年(1858年)间编译的《西医五种》,该书在上海墨海书馆印刷,是国内最早的西医学著作,后传入日本。又如仁济医院首位华人副院长、海归西医师牛惠霖生前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和生活物品。记者了解到,牛惠霖曾经两次为受重伤的著名革命将领陈赓手术,使他免于截肢之苦。
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表示:“希望今后能成为面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医学科普基地。”据她介绍,院史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上做了进一步扩充与挖掘,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的手段生动展现百年仁济的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此外,还将医学科普的概念引入其中,在大器官移植的展区,包括肝、肾、心、肺、小肠、胰岛、角膜、骨髓移植在内的8种移植技术通过裸眼3D的形式向参观者作介绍,直观生动。
文字:张琪 李理
编辑:吴婷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