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遭遇“阴阳店” 咋整?

时事   2024-10-31 15:57   河南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郑州新闻广播”优秀微刊推荐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不仅是网络购物节,也被视为数字消费的晴雨表。今年双十一被称为“史上最长”。

今年的双十一有哪些新的消费亮点值得关注?哪些“便宜”要捡,哪些“陷阱”要防?

消费者如何分辨假实惠和真羊毛”戳视频告诉你


◆理性看待促销,学会规避“套路”
每到“双十一”,商家各种各样的促销,包括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不同优惠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生怕错失良机”“下单就是赚到”的感觉,从而忽视自身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盲目下单或为了所谓的“凑单”去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建议消费者在“剁手”购物前保持理智:一是查看家中相关产品的存货数量和保质期限,尤其是食品、化妆品等有效期相对较短的商品,必要时列出购物清单,按需购买,以免造成浪费;二是了解商家制定的折扣规则、红包使用规则以及退换货规则,核实清楚优惠情况,提前做好价格比对。
◆谨慎预付定金,记准尾款时限
“双十一”很多商品是预售,部分商家会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再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后才会发货。一些消费者因为错过时间,忘记支付尾款出现商家不退定金问题;有些不法商家以超低预售价吸引消费者支付定金,随后却提高尾款金额,或以商品售罄为由拒绝发货。
消费者在支付定金时,要明确两点:一是明确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如错过时限,定金是否正常退还;二是了解预售商品库存情况,发货时限等重要事项,避免付款后长时间不发货,影响正常使用。
◆看准保价规则,争取合法权益
“双十一”期间,部分电商平台或商家会推出价格保护服务,购买的商品在规定时限内如出现降价的情形,可以根据保价规则向平台或商家申请退补差价。但由于各平台保价和退差价的规则不一,条款设置复杂,有些“保价”可能被商家“钻空子”,例如,通过“同款商品不同链接”等设置,有意绕开“价格保护”,或者虽然商品标价没变,但商家通过发优惠券、补贴等方式变相降价,以此规避平台设置的保价服务。
针对“保价”和“退差价”,消费者一是要仔细阅读平台规则,注意保价时间及价格构成,例如,保价时间是7天、15天还是30天,价格构成是否包含店铺优惠券或者平台优惠券等;二是在发现符合保价条件后及时向平台或商家申请退差价,避免错过保价期间。
◆虚假宣传莫轻信 质量口碑放第一
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副主任董杨阳提醒:“有些主播常常以折扣、优惠、买赠等价格介绍为主,弱化对商品实际情况的描述,导致消费者更容易忽视质量而冲动下单。消费者尽量选择经营规模大、知名度高、口碑好的直播平台或官方旗舰店直播间,认真查看经营者的资质信息,从信誉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评估,重点考量商品质量的优劣以及是否符合自身需要,不要出于对主播的盲目信任或者价格低廉而冲动消费。”

消费者如遇到相关问题要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无法达成和解的,可通过12315APP或手机微信、支付宝搜索12315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商家或平台所在地的12315热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贾鹏
编辑:李洋
统筹:马松林、赵克

近期热门视频


郑州新闻广播
据央视索福瑞收听调查显示,郑州新闻广播是全城综合收听率、占有率最高的广播频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