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是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秋去冬来万物休,
唯有柿子挂枝头。
眼下正是柿子丰收的季节,
在龙岩市漳平市溪南镇,
随处可见柿子树上挂满丰硕的果实,
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整齐晾晒的柿饼。受访者供图
走进溪南村柿柿如意
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
削皮、刷洗、摆放、晾晒……
一条条柿饼生产线,
在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有序运转,
员工们正按照技术要求
在生产流水线前有条不紊地操作。
生产线一旁,
一位年轻人正认真指导员工作业。
他叫陈湘添,是漳平市溪南柿柿如意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漳平市溪南村的村党支部委员。2016年,陈湘添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他曾在龙岩尝试创业,但随着溪南镇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他发现家乡农业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2021年,陈湘添踏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返乡创业 发挥“头雁效应”
陈湘添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下,大批青年返乡创业。陈湘添便是其中一员。
谈到为什么要返乡创业,陈湘添直言是“机缘巧合”。2021年,恰逢溪南村委换届选举,溪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初山向陈湘添抛来“橄榄枝”,身为青年党员的陈湘添回到村里帮忙开展工作。
“家乡需要建设,更需要有人带动,张书记了解到我学的专业后,希望我能继续留下来。”在村里当帮手的那段时间,陈湘添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更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阿添,你上过大学,文化水平高,专业又和农业‘挂钩’,现在政策好,留在家乡参与建设也是好出路。”返城后,张书记的话在陈湘添耳边久久回响,回乡创业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溪南镇溪南村位于漳平市东部,是集镇所在地,平均海拔约500米,日照充沛,盛产柿子、水稻、香菇等农产品。在陈湘添眼中,家乡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良,都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优势。
然而,怎么解决当地“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
合作社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受访者供图
在溪南村党支部的支持下,陈湘添联合张初山等人创办了柿柿如意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选址筹建了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加工厂建有去皮车间、晒场、烤房、包装房、冻库等设备设施。”陈湘添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向记者介绍,“加工厂是2021年8月底开始筹建的,10月底完工,12月投入试运营。”
“仅在试运营阶段,加工厂就为农户创收了15万元。”据陈湘添介绍,加工厂主要用于本地恭城水柿、香菇、笋干及其他蔬菜等农产品的粗加工,有效解决了新鲜蔬菜、瓜果供过于求的问题,也为村民节省了对外销售的运费,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来源。目前,加工厂已有恭城水柿、香菇、石笋、木耳、冬瓜等11种瓜果蔬菜干产品。
品牌强农 助力群众增收
工厂员工对产品进行包装。受访者供图
为进一步凝聚全村力量,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打造溪南品牌,在陈湘添的建议下,合作社趁热打铁,依托新建成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注册了“农掌柜”农产品商标。
“农掌柜”瓜果蔬菜干产品问世后,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但因缺乏SC认证,最初只能零散售卖,无法进入大型商超。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掌柜”品牌不能大力推广。
“地方特产要走出去,一定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陈湘添决定,从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标准、环境卫生、原产品检验等方面进行提级改造。为取得SC认证,陈湘添先后为加工厂配套建设了农副产品冷库、包装车间、更衣消毒室;配齐检验室、品评室仪器设备;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2023年4月,溪南柿柿如意农副产品合作社顺利通过SC认证,取得了由龙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是溪南农副产品加工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农掌柜”品牌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生产线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立足村情实际,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加工厂+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溪南村复垦撂荒地35亩,流转土地80亩,作为蔬菜种植基地。合作社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以不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种植相关农产品。
截至目前,溪南村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己形成农产品种植、深加工、仓储销售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00余万元。此外,合作社的劳务收入也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途径,加工厂直接提供近50多个就业岗位,大大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我在这工作3年了,加工厂离家近,工作环境好,工作任务也不重,不仅方便照顾家庭,工作‘卖力’的话,一个月可以额外拿到2000元。”溪南镇溪南村村民张初金笑着说,“这对我们农村人来说是很舒服的工作。”
今年夏天,生态水稻长势良好。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