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施,我国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拓宽和深入。在“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作用愈显重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明显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际产能合作中的人才需求将会发生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构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提高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值得深入探讨。
以“产业”为导向
增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适应力
国际产能合作既有当前重点的合作产业和行业,也有未来重点布局的产业和行业。从短期发展看,当前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是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企业正积极参与到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并加强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逐步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转变。从长期发展看,未来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向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将成为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兴科技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必将成为未来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
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我国和各个区域国际产能合作发展重点领域,对标国际产能合作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国际新职业体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一要构建合理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并实现其纵向贯通。可先从现有较为成熟的“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教育”等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项目中进行合理规划与实施,以培养满足国际产能合作不同层次技能需求的人力资本。
二要针对面向职业的类型教育特征,深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优化专业设置与布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重构课程标准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数字化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教学实训条件与实训模式建设。创新发展与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赋能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创新发展既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治理能力的创新,也包括办学模式与教育理念的创新,还包括教学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既包括人才理念方面的创新,更包括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创新。
以“出海”为抓手
促进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新发展
随着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企业出海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出海区域布局更加广泛,从传统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逐步扩散到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云计算、AI技术、餐饮、物流等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点行业领域。
伴随着大批中国企业的出海,“职教出海”和“服务出海”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职责。“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拉美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等在摸索前行中的典型做法,都证明了“职教出海”与“服务出海”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为确保“职教出海”真正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首先,要在顶层规划上做足“功课”。在对国际产能合作目标国家地区的国家政治、教育政策、产业特色、人才需求、文化特点等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对各目标国家地区开放合作的重点产业布局,精心规划专业布局、设计合作框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产能合作发展需求同步。
其次,要在实施过程中做好“适配”。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环境,研制适用的国际教育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认证标准等),制定具有国家地区特点的国际化技能人才合作培养特色项目,优先培养合作产业急需紧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最后,要在实施效果上做强“品牌”。以现代技术手段,拓宽职教出海广度;以海外合作建点建院,保障职教出海匹配度;以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降低职教出海风险;以强化宣传与推广,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服务出海”要与“职教出海”相伴而行。“职教出海”更多的是从人才培养层面,“服务出海”则更多地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在科研与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层面服务企业出海。
以“平台”为依托
提升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新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是构建畅通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比较缺乏合作需求沟通平台,双方合作层次不深、协同不足,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能力不强。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国际产能合作,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数字技术场景应用。完善校、政、企、行多方沟通平台建设,关注并实现多方利益相关者需求,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奠定更扎实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条件。如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建立国际产能合作国别信息资讯共享平台、行业人才供给对接平台、国别产业政策动态及宣传平台、国际产能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等,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区域产业特色和区域性国际产能合作为导向,挖掘学校自身办学基础和办学特色,积极布局和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由高等职业院校牵头主建或参与国家、地方政府、行业主建的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适应国际产能合作需求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平台赋能“职教出海”,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要主动融入“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国家或区域机制性平台,借力发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效能。
(作者蓝敏萍系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教授、高级经济师)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