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权利与殖民:解读中拉命运共同体主题曲MV中的六大文物

楼市   2024-11-14 10:45   江苏  


今年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出10周年。中国内地男歌手周深演唱演唱了中拉命运共同体主题歌曲《太阳升起的舞蹈 La Danza Del Dios Sol》

歌曲以中国古蜀文明与拉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相似相通之处为切入口,生动展现了中拉文明互鉴、友好交往的故事。

在这首歌曲的MV中,展现了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珍贵文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文物背后的文化蕴意

注: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不作任何学术研究使用。禁止搬运或抄袭。


执杖神陶瓮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件名为“执杖神陶瓮Urna con deidad de las varas”的重要文物,该文物属于瓦里文化cultura Wari,出土于秘鲁纳斯卡地区的帕切科遗址。


陶瓮上装饰着与农业相关的神祇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瓦里文化以及整个安第斯文化中的主神—“杖神”(El Dios de los báculos/ Dios de las varas)

他通常被描绘为手持权杖,拥有尖牙、利爪等显著特征,据说能将任何物体变成权杖并赋予其力量,以此支持他的信徒。


“杖神”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查文文化Chavín,并一直延续到印加帝国时期,可见其在安第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这件陶瓮很可能是在农业相关的仪式中用于盛放奇恰酒chicha,体现了瓦里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陶器作为瓦里文化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风格演变也反映了文化融合和社会变迁。

早期的瓦里陶器体积巨大,受提亚瓦纳科文化影响,主要用于丧葬仪式;而这件“执杖神陶瓮”则属于瓦里晚期,尺寸较小,工艺更加复杂,装饰也更具象征意义。


考古学家在多个瓦里遗址中都发现了专门用于存放祭品的坑洞,里面堆满了被刻意打碎的精美陶器,其中很多都装饰着“杖神”的形象。


这种仪式性破坏行为的含义至今仍未有定论,学者们推测可能是为了防止亵渎神灵,或是为了祈求降雨和丰收。而陶器上的植物、水果和羊驼等图案,则暗示了当时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祈求。



肖像凯罗杯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一件独特的秘鲁肖像凯罗杯 quero,它不仅是用来饮用奇恰酒chicha的器皿,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凯罗杯 (quero) 一词源自克丘亚语 “qiru”,指的是一种上宽下窄的仪式用杯,常见于安第斯南部文化中。


图片中的这件凯罗杯尤为特别,因为它上面刻画了人物肖像。人物面部装饰着红、黄、绿三条色带,以及黑色的长发,表明他来自安第斯山脉以东的高山丛林地区

凯罗杯在安第斯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


在宗教方面,凯罗杯被用来盛放奇恰酒作为祭品,也用于象征与神灵的交流。在政治方面,印加帝国的统治者将成对的凯罗杯作为礼物赏赐给地方首领,以巩固关系,彰显帝国的慷慨和权威

在印加时代,凯罗杯必须成对制作和使用。一个杯子用于自己饮用,另一个杯子用于他人或神灵饮用


与其他印加手工艺品一样,凯罗杯的生产受到国家控制并且高度标准化,在尺寸和装饰上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银制胸针


图片展示的这枚精美的银制胸针,其原材料来自于著名的波托西银矿Minas de Potosí

16世纪至18世纪,波托西银矿曾是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其产量占据全球的一半以上。


这件胸针很可能是一位贵族女性的定制饰品,其精巧的设计和镶嵌工艺,体现了当时波托西银器制造的巅峰水准。


然而,在这耀眼的光芒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早在印加帝国时期,当地土著居民就已经开始小规模开采波托西银矿。

1545年,西班牙人发现了这座银矿,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掠夺式开采。海量的白银流向欧洲,为西班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然而,波托西银矿的繁荣,却是建立在对安第斯原住民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无数原住民被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危险的矿工劳作,无数人因过度劳累、矿难和疾病而失去生命。


几个世纪的疯狂开采,也对波托西银矿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破坏,包括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和重金属污染。波托西市也经历了从极度繁荣到逐渐衰落的命运

这枚小小的银制胸针,折射出殖民时期白银开采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它既是财富和繁荣的象征,也是剥削和苦难的见证



黄金面具


这件秘鲁丧葬面具máscara funeraria,由黄金制成,制作于公元900年至1100年之间,现收藏于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


面具以其上翻的眼睛、逼真凸起的鼻子和独特风格的耳朵为特征,大部分区域覆盖着红色朱砂涂料。这种明亮的红色在所有已知的西坎面具sicán上都很常见,象征着血液或鲜活的力量


黄金面具通常出现在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物墓葬中,例如1991年发现的西坎领主墓La tumba del Señor de Sicán。专家们认为,佩戴黄金面具下葬的习俗,体现了西坎人对死后世界的独特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面具颜料中发现了血红蛋白。这表明在制作颜料或举行葬礼时,西坎人将人血混合到了其中


墓葬中发现的奴隶遗骸上的手腕和颈部切割痕迹表明,这些人很可能被活活放血而死。人血的加入象征着为死者补充失去的血液,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复活

此外,贵族的埋葬姿势也十分奇特:面朝下,身体以180度向后弯曲,头部被切断并倒置。这种姿势可能是为了逆转死亡,确保死者能够顺利进入来世。


那么,这些面具究竟代表着什么?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面具描绘的是一位兼具鸟类和海洋动物特征的神灵,很可能就是传说中兰巴耶克王国的建立者—纳兰普Naylamp

也有专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设,认为这些面具可能是对幽灵蟹Ocypode gaudichaudii的抽象描绘。幽灵蟹是一种与死亡密切相关的食腐动物,生活在地下世界Uku pacha

专家推测,西坎人相信,面具可以将死者转化为幽灵蟹,使其获得在黑暗中自由移动的能力,并受到保护地进入Uku pacha。

无论是神灵还是幽灵蟹,西坎黄金面具都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西坎人对死亡、神灵和来世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些面具的研究,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安第斯文明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



战士形陶瓶


这件战士形陶瓶Guerrero mochica con porra bicónica莫切文化cultura moche立体陶器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精湛的工艺体现在跪坐战士形象的写实表现和精细的装饰细节上。


陶瓶上的战士头戴巨大的目轴和精致头饰,手持方形盾牌和标志性的双锥形头棒。盾牌和头饰上装饰着精心雕刻的黑白相间风车形徽章,并以石头或沥青材质附着于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双锥形头棒也被称为波拉porra,克丘亚语为chambi或champi,是莫切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武器。


自加利纳索时期Gallinazo起,它就成为莫切战士的重要标识,不仅是实战武器,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波拉的图像广泛出现在莫切文化的壁画、陶器和建筑装饰中,其微型复制品也常见于重要墓葬(如曹夫人墓Dama de Cao)中与权杖相关联。

波拉porra的柄一般是由精心打磨的木材制成,比如棕榈树或牧豆树。这类武器偶尔会覆盖一层锋利的铜管,铜管的末端可以用作匕首或长矛。


波拉可以根据其头部的形状分为不同的类型:环形、球形、星形、单或双锥形、仙人掌形。在图片中,那位战士拿的就是双锥形波拉。



虎鲸形彩陶瓶


这件陶瓶展现的是纳斯卡文化中的“杀人虎鲸神orca asesina”的形象。创作于纳斯卡文化的鼎盛时期。

器身描绘了一个手持祭祀用刀、身体装饰着人头的"杀人虎鲸神"形象,是一个半人半鲸的神话生物


在纳斯卡神话中,"杀人虎鲸神"负责将捕获的战俘首级送到水下冥界,以此供养纳斯卡人的祖先。


这一重要神祇的形象不仅出现在陶器上,在纳斯卡沙漠中的巨大地画中也能找到其踪迹,反映了它在纳斯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纳斯卡文化没有文字系统,陶器上的图案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方式,主要分为神圣和世俗两大类


他们的陶器艺术以多彩多样著称,具有“恐怖的空白Horror al vacío”特征,即器物表面不可以留任何未经装饰的空间。

纳斯卡陶器上常见的主题包括自然元素(如花卉、水果、鸟类、动物和昆虫等)、神话人物,以及兼具人类和动物特征的神祇形象,展现了纳斯卡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


在众多神祇中,猫科动物尤为突出,比如“水猫gato de agua”、“湖猫gato lacustre”、“恶魔猫gato demonio”等等。此外,猫科动物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人形,额头上画着一个被蛇环绕的头,起着王冠的作用,四肢则像爪子一样。

推荐阅读

西语SuperO
西班牙语学习资源+招聘信息+周边文创+交流群【西语教师 | DELE C2 | DELE考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