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泽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见闻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本文作者:李承泽
见到郭作新时,他脸上带着腼腆的微笑。
他介绍道,自己三年前被报社选派到安子沟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在与乡亲们交谈中,他了解到村里很多老人没拍过结婚照。
为他们补拍结婚照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
“每当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郭作新话语中带着几分温情,他的爷爷奶奶就因未能留下结婚照而倍感遗憾。
“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只是补拍一张结婚照,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迟到的浪漫。”
说干就干,郭作新马上行动起来。
安子沟村由多个村组组成。由于各村组相距较远,老人们不好集中起来,郭作新就带着相机和服装挨家挨户上门拍摄。
拍摄过程中,他不仅耐心为老人们挑选衣服、调整姿势,还通过轻松愉快的交谈缓解老人们的紧张心情。
“大爷,笑一个,把手放这儿,搭在大娘肩上,对对,很好!”随着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庞被定格在画面中。
这些牵手过了大半辈子的老夫妻,面对镜头时常常腼腆羞涩。
镜头中的王臣大爷和大娘已经结婚48年,两位老人在郭作新的鼓励下,不仅完成了亲额头的甜蜜动作,还第一次“比心”,两人的淳朴与浪漫让在场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拍摄时,郭作新忙前忙后,满脸汗水,却也笑得开怀:“老人们看见照片时那种激动和幸福的表情,让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二)
一个多月时间,郭作新跑遍了安子沟村。
当一张张结婚照被打印下来后,郭作新和我商量为村里人送一份特别的礼物。
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商定以“幸福时光印记”为主题,为村民们举办一场特别的摄影展。
跟拍了这么久,我们终于也能一起为村民做一些事了!
从确认打印尺寸、寻找打印地点到布置场地,我们都积极行动。
开展当天一大早,我、郭作新与乡村服务队工作人员来到安子沟村村民文化广场,在墙上钉上钉子,拉起细线,将一张张照片夹好。
慢慢的,慢慢的,村里的老老少少涌入广场……无论是照片上的人,还是看照片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在照片前驻足,兴奋地讨论着、分享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村民张金华在展览前静静地看着父母的合照,眼里泛起了泪光:“这是我最温馨的记忆。现在母亲需要坐轮椅,父亲脑血栓,但父母这种相互依靠的感觉,太美了。”
村民魏洪芝参观完摄影展后,激动地拉着我说:“我和老伴儿坎坎坷坷走了三十多年,让儿女再看看照片,想想他父母的这一路,要知足。”
跨越时空的爱恋,通过郭作新的镜头,重新焕发了光彩,成为了一种可触摸、可感知的幸福。
“给这么多老夫妻拍了结婚照,给我的感受就是珍惜当下,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郭作新有着难以言喻的满足与欣慰。
他知道,这些“幸福时光印记”不只属于村民,也属于这片土地。
(三)
我在采访村民时发现:这个认准一条道就一定要走下去的郭作新,早已被村民当作了自己人。
按照原定计划,郭作新完成两年驻村历练后应该交接换任,但他却主动申请留在安子沟村,继续担任两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
为了帮村民拓宽销路增加收入,不善言辞的郭作新主动联系助农电商平台寻求合作。这时的他,不似相处时腼腆,而是滔滔不绝地、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本村小米的种植环境和独特口感。
他对村里的农业发展也十分上心,联系农业部门,邀请农技专家到玉米田里为村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解答村民们的疑惑。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安子沟村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了起来。
考虑到村民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他请来专业的健身操老师,定期带领村民健身。
(四)
我将这段时间记录拍摄郭作新与安子沟村的素材进行整理编辑,于9月末在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遇见你”专栏首播,并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
报道播出后得到了网友的好评:“幸福的生活,甜蜜的爱情,不分年龄,感谢现在的好时光!”“乡村振兴不仅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丰盈。”“中国式的浪漫和中国乡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都在这一张张‘迟到’的结婚照里,不仅是对村民们过往遗憾的弥补,更是对他们幸福生活的定格与赞美” ……
郭作新也在留言区和网友们互动,并向大家发出到安子沟村做客的邀请。
郭作新镜头下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一个个关于爱情、家庭、奋斗与梦想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乡村的幸福时光。
驻村服务这几年,郭作新常常在与同学、朋友及同事的交谈中,分享自己在乡村的所见所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乡村,积极争取驻村服务机会。
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郭作新这样的“时光修补师”,在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人才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才华、有热情、有能力的青春力量,用扎实的工作、真挚的情感、认真的态度留在乡村,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中,把信仰践行在双手中。
谢谢郭作新带来的震撼!期待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看到更多的郭作新!
本期编辑:彭婕妮 林芝瑶 任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