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此文无价)

文摘   2024-09-10 06:00   浙江  


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孔子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所以人生一大幸事,就是得遇良师。

求学路上,老师的教诲与鞭策使我们敞开思维;人生路上,老师的指引与托举让我们明确方向。

有他们的陪伴教导,我们方才走上了正确的路,成为大写的人。

而今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念师恩,感谢生命中遇到的那些良师。



尊师道

在中国,尊师重道的美德,自古有之。

《后汉书》中有言:“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以前老师被尊称为先生,因为达者为先,称别人为“先生”,是向他人学习的意思。

所以古时候,下到贩夫走卒,上到王公贵族,都会对先生礼让三分。

晚清名臣李鸿章有一次外出公干时路过家乡。

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于是准备前去拜访。

因为是临时起意,李鸿章连朝服都没换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老师府上。

待到门人开门,一看其身上的官服,便要赶忙进去禀报。

可李鸿章却一把拦住对方,让其先借一身便服给自己。

门人十分不解,李鸿章说:“此次前来。只为诚心与恩师叙旧,身着官服难免会以势压人,不如以普通人的身份拜访,恩师定会心情放松、畅所欲言。”

门人这才醒悟:“大人还是如往常般尊重老师呀。”

《吕氏春秋》有云:“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

为学之道,尊师在前。

毕竟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是老师的辛勤栽培,我们才得以拨开迷雾,发现人生至理。

所以对待师长,不必在乎其贫富如何,贵贱与否,都要持弟子之礼,恭敬有加。

这样一颗恭敬诚挚之心,是我们的成才之基,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敬师德

为人师者,犹如红烛照亮别人,落花护养根基。

民间有一位“扁担校长”,靠着一根扁担,从大山里挑出了63名大学生。

他就是人民教师张玉滚。

自大学毕业后,张玉滚便主动回乡支教,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

那时候,他每个月只有30块钱的补助,而这一干,至今已有23年。

因为学校地处偏僻,山路泥泞不堪,他只能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大山。

前一秒,他还在劈柴生火;下一秒,他就要执鞭上课。

由于常年操劳,年仅40的他,就已满头白发、布满皱纹。

但再多的苦难,都无法击倒张玉滚那颗想要把孩子们带出大山的心。

他说:“这么些年,最大的动力还是山里孩子。”

清代学者吕汝玉说:“金科玉律真师范,化雨春风入我庐。”

人世间许多的老师,其实都是平凡的,普通的,他们往往不被瞩目,也从不张扬。

但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指引了一批批学生走出迷惘。

他们闪闪发光的品行,照亮了一个个孩子清晰的前路。

他们挥洒汗水,只为使得每一颗茁壮的幼苗得以茁壮,却从不求一丝回报。

这样的师德,万千感谢也说不尽,只能敬重地向您道声:老师,您辛苦了!


念师恩

《学记》中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花儿之所以感谢阳光,是因为阳光使它得以成长;

雄鹰之所以崇敬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飞翔。

我们感念恩师,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后,都有着无数师长的殷切付出。

明代学者罗汝芳师从颜钧,颜钧十分看中他,将自己的学识倾囊相授。

后来,颜钧遭人陷害入狱,罗汝芳得知消息后,当即变卖了自家所有田产用来四处打点营救老师。

营救未果后,罗汝芳怕老师生活不便,于是也呆在狱中侍奉了老师六年,为此他甚至错过了参加科举的时机。

后来老师出狱,罗汝芳也很快便得以高中,可罗汝芳见到颜钧时,仍然非常恭敬,亲自侍奉,不离左右。

诗人罗隐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师者如父,言语虽然犀利,可只为让你出色;

师者如母,行止充满耐心,只为授业解惑。

所以叫一声老师,一生是老师。

他们支付了昂贵的青春,换取来了我们未来的光明。

他们教会我们加减乘除,却从不计算自己的付出。

这一份情义,当时时饮水思源,永生不忘!

中国有句古话叫:“师同父母。”

老师对我们的呵护,从来都不逊色于父母。

他们关心我们的身体,在意我们的健康;

更关注我们的生活,时常开导我们的情绪。

老师,是除父母以外,陪伴我们最久,影响我们最深的人。

趁着这个机会,为我们的老师送上一份祝福,只愿你们青春常在,身体安康。

在教师节这个充满感恩的日子里,为敬爱的老师们点个“在看”,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转发分享给身边的老师、朋友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国学生活
【国学生活】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