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怎么都苦,不如选自己甘愿的路

情感   2024-09-26 21:00   上海  

上周播客里有一位听众的来信让我印象很深,因为其中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来信的朋友是位医学院在读研究生,ta的困扰在于对这条道路的游戏规则和底层价值观越发抵触,但同时又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况且身边的人都认为学医是条很好的道路,所以陷入进退两难。

许多年轻人在人生道路抉择上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开始选择的时候,我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太清晰,在家长、老师和环境的影响下,糊里糊涂半推半就地上了路。但是路走了一段之后,现实经验和内心发生的碰撞让我们产生了不适感,我们开始对这种不适感进行反思。是我不够努力,或者天赋不足吗?还是这件事情本就是我不认同的?这些内省会让自我意识更加清晰,然后我们才真的开始有了做选择、做判断的立场。

相较于刚上路的糊涂,当下的不适和抵触是非常真实的,就好像是强行跟一个并不喜欢的人谈恋爱一样度日如年。可是这一代年轻人也是很现实和精于计算的,不得不考虑沉没成本,更要考虑偏离了那条众人看好的轨道之后,自己还能走向何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拉扯呢?我认为一个比较具有普适性的解释是:父母一辈的人生经历中没有太多做选择的空间,他们那一代人并不那么看重意义、志向或者价值观,所以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这个部分,也很难共情下一代做选择的时候对这些问题的执着。所以当年轻人在陷入拉扯的时候如果求助于父母,得到的反馈永远是基于现实条件的权宜考量。而当下的大环境又加剧了所有人的不安全感,于是现实主义获得了更大的正当性,年轻人内心的疑惑、渴望和追求更加没有人理解、支持。

我是如何回答这位来信者,以及所有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们的呢?

我首先关注的其实不是二选一究竟谁对谁错,因为那很容易让人陷入逻辑困境。我会先看看当事人对自己的选择具有有怎样的幻想。年轻人也好,父母长辈也好,其实都是在试图对未来做出预测,然后假设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更有可能带来幸福生活的。

老一辈很容易理想化那种很现实主义的选择。高学历、体制、稳定、高收入,这些元素足以让人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所以是人生最优解。但他们看不到精神空虚带来的痛苦,理解不了自我实现和意义感的驱动力,感觉不到技术发展会逐渐打破所有习以为常的稳定性,以及年轻人对安居乐业的主观标准早已改变。

反过来,年轻人对理想主义的道路也有理想化。毕竟这是一条你在困惑和抗拒之中想象出来的道路,是你摆脱当下痛苦的逃生通道。我也接触过很多年轻朋友,他们觉得一旦我能进入心仪的行业和领域,就会获得十足的意义感,就能每天都很充实很有动力。

作为一个看了很多人成长故事,自己也纯靠志趣和价值观走了十多年自由职业道路的过来人,我同样想浅泼一点冷水。不论你的职业生涯是否是心之所向,事情本身的困难与意外,时不时产生的懈怠,因为自己的局限和盲目所遭受的损失,和他人的对比与竞争压力,一样也不会少。

古往今来,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表面上看上去总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拉扯,总要有一个狂热偏执的理想主义者和一个清醒谨慎的现实主义者。比如《堂吉诃德》里的老堂和他的侍从桑丘,这是我从童年就熟知的故事。老堂吉诃德举起长枪冲向巨人,桑丘在后面拉都拉不住,使劲告诉他你要睁开眼看清楚那是磨坊用的风车呀大哥。

可如果稍微深入一点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故事结构并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在邀请读者们站队。事实上两个角色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老堂太疯癫,太自我,而桑丘太现实,太不酷。我认为《堂吉诃德》的故事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我们应该审慎地对待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世界远比任何人持有的世界观复杂。
所以在说到这些人生选择的时候,我始终秉持的一个视角是:人生怎么都苦,不如选自己甘愿的路。

也就是说,不要期待通过遵从内心来活得更轻松,这不是理想和现实的取舍,只是趋利避害的心理。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去理想化,用更多维的视角看见现实的不完美和复杂性。父母一代,尤其是那种保守偏执,对子女掌控欲极强的父母,在这个意义上都是不成熟的。而他们的子女也会因此缺少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加上本来也年轻,所以许多家庭当中那种对人生道路的争论背后,其实是两种理想化幻想之间的拉扯。这种拉扯基于大量想象和假设,所以落不了地,也无法有说服力,最终很难走向建设性的结论和决策过程。

当你承认人生皆苦的时候,至少可以放下一些对现实的美化,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不可避免的困难。而恰恰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尽量选择心甘情愿,心之所向的道路才能突显出价值。人是情感的动物,我们是否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困难的感知。

比如大家都知道照顾新生儿很辛苦,很难睡个整觉,随时需要处于待命状态。可是我接触过的所有年轻父母都会说,辛苦是辛苦,但是一看到孩子那么可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这种感觉哪怕是没生孩子的人都不难想象。但如果你照顾的新生儿不是自己的孩子,你没有那么在乎它呢?你还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吗?把这条件一改变,我们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吃苦应该吃心甘情愿的苦了。

人生怎么都苦,不如选自己甘愿的路。当你这样去理解人生选择的时候,长辈和外界描述的那种安全道路会失去一些吸引力,因为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妥。你自己渴望的理想和意义之路也会多一点说服力,因为你会确认自己不是因为吃不了苦想要逃避,反而是心甘情愿地主动吃苦。

最近看了音乐剧《我,堂吉诃德》,让我对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获得了更深的理解。这部音乐剧是对《堂吉诃德》的改编,不光有老堂和桑丘之间的拉扯,更有巧妙的剧中剧设定,呈现了塞万提斯在监狱之中带领犯人们一起排演《堂吉诃德》的过程。在剧目结尾,当塞万提斯和桑丘一同登上阶梯尽头,走向命运的审判时,我回想起剧中所有理想与现实,浪漫与苦楚的交替穿插,然后一下子醒悟了:所谓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拉扯,是单纯之人施加给自己的取舍难题,心智上的进一步整合,需要你对理想的东西去理想化,对现实的东西浪漫化。

好的音乐剧不仅应该有音乐、舞美和出色的表演,更应该让人在心潮涌动时感受到一些新的思想。《我,堂吉诃德》这部音乐剧有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用非常不落俗套的方式探讨了一个其实很容易变成心灵鸡汤的宏大问题。如果你能带着我分享的这种整合视角去理解这部剧看似二元对立的故事结构的话,会品出一番别样的滋味。说不定,当下正在面临抉择的你,会就此想通一些问题。
接下来的9到11月,《我,堂吉诃德》将会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进行巡演。非常推荐你去观赏,愿你享受这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也能享受甘愿之苦,有一天回头,你会发现这确实是最好的路。


《我,堂吉诃德》上海站优惠
专属价500元/张,开盲盒获得1080/880档门票


北京,广州,深圳站优惠
880 / 680 单张半价;1080 / 980 第二张半价 
购买1080、980票档,每张赠送本轮官摄纪念U盘、场刊、随机纪念品(徽章、主题书包、票根等,随机纪念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史秀雄Steve
心理咨询师,2019苹果最佳播客“史蒂夫说”主播(steveshuo.com),译有《人生十二法则》1\x26amp;2,著有《假性亲密关系》、《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