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中,当时数学老师的引导:现在回头看,似乎也应用了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
老师让我放轻松,一时半会的学不明白不等于这门课彻底就完了,也不等于脑子也不好使。
“先从简单(做起来够轻松)的课后练习题开始,运算也比较简单(轻松),写出过程也比较容易书写(轻松),会快就可以得到结果(轻松),从这样的练习开始(当作热身)……”
这就是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
接下来给我也明确了:学数学不需要追求满分,不需要全力以赴,只需要比平均水平高就好,达到70%水平就🆗;
就是第2阶段的提高训练,要用足够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才会学的更轻松,用更加矫健轻松的姿态跑动向前。
我的高中老师如此教导我的数学学习。
我们不少小伙伴总一直强调数学是智商等天生的决定学习成绩的科目,其实达成高考70%的分数目标,和你对自己和别人对你的标签化定位、以及高频次训练和重复强相关。
“我数学不行”;
“我家孩子天生学不会数学”
这些暗示、标签化或者“定义”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放弃使用某个技能,因为自己不行嘛,时间长了,大脑里对应的那部分果然退化了,确实不行了。
最近阅读《学习之道》,也提到了学习的本质是重复,无论你是内化一个认知,还是学习一个技能,你最需要做的就是重复。
我们可以将任务量定的足够少,足够小,让大脑先将“数学”和“难”“不想做”“算了吧”“做不了”等这些标签词远离,用“我也可以”“蛮好玩”“数学也挺酷”……来替代听到或看到“数学”时的反应。这时也不会那么痛苦,也就是“跑的够轻松,才能跑的更远。”
能够感受到自己力量和学习的能力的时候,就会自觉地训练,小量多频次让学科得到重复学习,当然可以采用更科学诸如回想等方式进行重复,以至于大脑新的神经元回路形成,当这个神经元回路变得稳定、茁壮以后,就会彻底学会了。
这些方法也就在后续给孩子们授课中也充分的采用了,效果着实不错。
往期好文阅读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相关阅读链接:
点在看,获得更多内容~~
与皮爸一起学习,拥抱进步的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