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深夜,以色列传出一则震动全局的消息——总理内塔尼亚胡突然宣布解雇国防部长加兰特。这一决定引发了以色列政坛的强烈反应,数千抗议者涌上特拉维夫街头,军方内部也不平静,一百多名高级军官联名表达不满。而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以色列内部的矛盾,也引起了美国等国际盟友的关注,甚至可能为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按下“暂停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内塔尼亚胡与加兰特的决裂?而这场变动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加兰特被解职后的消息并未就此平息,反倒是引发了一场波澜。深夜的声明一出,加兰特随即抛出一系列爆炸性言论。首先,他强烈主张极端正统派以色列人也应履行义务,进入军队服役。这一立场无疑触动了内塔尼亚胡的宗教选民基础——这部分选民多为极端正统派,他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而更重要的是,加兰特在停火问题上也与内塔尼亚胡截然对立。加兰特多次公开主张尽快停火,换取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并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相比之下,内塔尼亚胡则主张继续强化战线,并有意在战后占领加沙地区,彻底掌控局势。此外,加兰特还力主成立独立委员会,彻查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事件的真相,而这一建议无疑让内塔尼亚胡心生警惕。很明显,两人之间的裂痕已难以修复。
据接近内塔尼亚胡的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解职的背后,内塔尼亚胡主要是为了维系执政联盟内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安抚宗教党派和极右翼政党。这些团体正是他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而加兰特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这些选民的支持。为此,内塔尼亚胡在宣布解职加兰特后,立即任命了自己的亲信卡茨接替国防部长一职。可以说,这次人事变动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基于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内塔尼亚胡希望借此稳住支持阵营,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在当前的紧张局势下,他依然牢牢掌控着政府的决策权。
然而,加兰特的突然离职也在以色列社会中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解职消息传出后,特拉维夫的市中心迅速聚集了数千名抗议者,高喊口号、举起标语,指责内塔尼亚胡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些抗议者中,既有普通市民,也不乏军方退役老兵,他们普遍对当前的局势表示担忧。一位抗议者在接受采访时愤愤地说道:“在这样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内塔尼亚胡却选择清洗异见者,将国防部长拉下马,难道国家的安危还不如他的一己之利重要吗?”
而不仅是民众,军方内部也对内塔尼亚胡的这一决定感到不满。据报道,以色列军队超过一百名高级军官联名向内塔尼亚胡致信,强烈表达对解职加兰特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当前的战事已经足够复杂,任何内部的分裂都会让以色列陷入更大的风险。而加兰特作为国防部长,对军队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刻换掉他无疑会打击军队士气,动摇以色列的防务稳定。
不仅是国内的质疑声,国际社会也对内塔尼亚胡的做法表示了关切。美国方面尤其关注以色列的政策动向。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对于内塔尼亚胡的解职决定表达了不满,并直言以色列当前缺乏一套明确的结束战争的战略。这一事件可能会影响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因为美国国会内部对于援助政策的审查已逐渐趋严,内塔尼亚胡的一意孤行显然加剧了这种不信任。同时,此事还可能影响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此前,美方一直积极撮合沙特和以色列的和解,而在加兰特被解职后,沙特方面可能会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关系前景。
此次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以色列政治体制中总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以色列的总理在任命与解职政府高官方面享有极大权限,几乎不受其他机构的制约。这样的权力结构虽保证了行政决策的高效性,但在关键时期,极易被个别领导人利用,成为他们维护自身地位的工具。这也让不少政界人士和学者呼吁,需要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以免在重大国事上出现“家长式决策”。有声音建议加强议会对总理权力的监督,通过立法手段进一步限制总理在关键人事任免上的自由度,从而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个别领导人操控。
可以预见,内塔尼亚胡与加兰特的这场“政治较量”不仅让以色列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也在国际上掀起了新的波澜。接下来,这场风波是否会成为以色列政治改革的催化剂?民众的抗议、军方的反对,是否能推动议会采取更具约束力的措施?这一切将是以色列政坛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