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与人民政协

文摘   2024-09-10 18:10   陕西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图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伟人。邓小平同志是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以来,继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之后担任的全国政协主席。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陆续恢复和建立,政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政协团结的范围更为广泛,主要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

一、领导人民政协完成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中,统一战线遭到破坏,人民政协工作陷入瘫痪状态,人民政协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随即面临着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关键性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恢复发展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工作。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众望所归,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这次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新时期人民政协恢复与发展的进程,使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深受鼓舞。邓小平同志在闭幕会的讲话中总结说:这是一个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大会,是一个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共同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于1978年12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人民政协的团结、民主气氛日益浓厚,各界人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1978年五六月间,一些政协委员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提出为1976年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同志的“天安门事件”平反,为“二月提纲”、吴晗和“海瑞罢官”平反等意见,后来都得到了采纳。下半年,全国政协又组织部分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近200人,分别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为人民政协开创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正确的航道。从此,我们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发表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开幕词。时光流逝四十多载,这篇讲话仍然是我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重要的纲领性文献。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强调人民政协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他还强调人民政协在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等方面,应当积极开展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及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科学地阐明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要职能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领导五届政协打开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对人民政协事业寄予厚望,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他坚定地认为,人民政协“前程远大,大有可为”,政协一定能够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五届政协各项工作在全面恢复基础上开拓前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一是人民政协的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推动下,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重建了委员工作组(委),恢复了各工作组(委)的经常性活动和委员提案、文史等方面工作,制定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工作组组织简则等工作制度。5年间,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3528件,是“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委员提案1534件的2.3倍。197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关于《政协会刊》复刊的请示报告”和关于全国政协机关建设的一些请示报告;亲自阅批了“全国政协机关工作计划”和许多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来信。1982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根据新时期统一战线新形势的要求,决定恢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协组织的工作也日趋活跃。地方各级政协组织由“文革”前的1077个,增加到1985年的2799个,地方各级政协委员由19.6万人,增加到34.9万人。人民政协成为促进全国人民大团结、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二是人民政协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实现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人民政协应当积极开展工作,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80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在八十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之一,明确指出:我们“要把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始终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五届全国政协在宣传贯彻国家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开展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联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0年春节,政协全国委员会发表了《致台湾同胞春节慰问信》,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亲切关怀。此外,还协同有关部门多次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举行座谈会、招待会、茶话会、联欢会,积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三是人民政协在对外友好交往中积极发挥作用。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发挥政协的作用,也是邓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并推动实践的。他明确提出人民政协“要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为发展国际反侵略扩张的统一战线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还多次会见了应全国政协邀请来访的外国代表团。按照党中央“建立联系,增进友谊,交流经验”的要求,五届全国政协积极开展了人民外交活动。通过出访和接待来访工作,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形势与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介绍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的情况,增进了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是人民政协在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发扬政协自我教育的传统。他提出人民政协“要继续推动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坚持对极少数反社会主义分子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需要在人民内部广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协在这一工作中无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要发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传统,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继续进行思想改造的工作,帮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共同基础上不断增强团结,取得新的进步。”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在政协内部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以便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国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三、领导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发展和完善制度建设

1980年9月,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修改政协章程的决议。修改章程是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当务之急,因为1978年修改的政协章程对恢复和重建人民政协工作虽起了不少积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章程中一些内容有明显的错误,还有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亲自担任了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直接主持修改工作,并提出了修改章程的指导原则。他在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人民政协应当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这些重大原则为修改章程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修订下,依据国家宪法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任务、职能以及工作总则和组织总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第一次把“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政协的主要职能确定下来。新《章程》于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章程。它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是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的新的起点。

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被载入国家宪法,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曾多次组织委员举行宪法修改草案专题座谈会,听取和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见,对宪法的修改提出宝贵建议。1982年通过的宪法最终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同志长期关注政协的工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面对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只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人民的民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亲自批示,要求“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1989年12月,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在《意见》中对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作出了规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又进一步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确立了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的应有地位。在此基础上,1995年初,党中央转发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作了全面的阐述。

四、提出人民政协必须遵循的十六字方针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把它充实、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人士合作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团结合作,努力发挥他们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他一贯尊重、关心党外民主人士,真诚地同他们交朋友。五届政协期间,每次政协大会和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士座谈会、茶话会、宴会,邓小平同志都尽可能出席或讲话,并将这些会议当作同党外民主人士见面、接触和交谈的好机会。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同志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领导人一起共商如何搞好国家经济建设大计,指出:“现在经济建设的摊子铺得大了,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也不足”“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他强调:“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使用起来,能干的人就当干部。”他对荣毅仁同志说:“希望你减少一些其他工作,多搞些对外开放和经济工作。”邓小平同志的谈话,使几位工商界领导人受到很大鼓舞,纷纷表示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联系工作。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了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关于举行“双周座谈会”问题的报告,使中断13年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得以恢复举行。通过座谈会这种形式,就一些国内外大事同党外人士沟通情况,听取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的意见,发扬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的民主协商精神和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在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初,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股推崇西方多党制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

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从50年代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邓小平同志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方针。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这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明确规定,人民政协要按照十六字方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十六字方针受到全体政协委员的热烈拥护。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庄严立下历史的约定。十六字方针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更加融洽、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反映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内部一致性的进一步增强。

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带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了人民政协工作,并对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指示和论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政协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审  核 | 郑景鹏

责  编 | 张   敏

来  源 | 中国政协

洛川政协
宣传政协工作,展现委员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