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珠固与互助县交界有个龙王山,山势险峻,丛林密布,云雾漫漫,是个打猎的好地方。相传,也是各路山神聚首的圣地。
很早以前,龙王山下住着十几户农家。有一年,有个叫张郎的青年,背着双目失明、两腿残疾的母亲,辗转乞讨来到此地,乡亲们被张郎的孝心所感动,就收留下来,并帮着搭建了两间尕茅草屋让他娘儿俩居住。
张郎是个大孝子,非常疼爱双目失明、行走不便的母亲。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总是悉心照料,从不让母亲受丝毫委屈。张郎的母亲是个虔心拜佛、与人为善,好善乐施的老人,时常早烧香,晚磕头,祈求老天爷保佑乡亲们平安,祈求山神赐福。
不知为啥,这些情况被龙王山山神知道了,他便化身前去查验。
有一天,母亲想吃点肉,张郎就下扣套了一只山鸡。刚煮好,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老人,可怜巴巴地在乞讨。母亲就叫张郎拿块馍馍给他,可他却说:“给点肉吧。”母亲叫张郎撕一块鸡肉给他,他两口吞下说:“再给点吧。”母亲想道:看他这么一把年纪的老人,无家可归,四处乞讨,长年闻不到肉味,确实怪可怜的,就叫张郎全端给他,让他饱食一顿。张郎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话百依百顺,心想明天我再给母亲抓一只,就大方地把肉全端给了老人,然后把母亲背到屋外晒太阳。那老人也不谦让,自顾自地吃着,吃完抹抹嘴说道:“好人啊,好人!你们会有好报的。”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张郎想再去抓山鸡,母亲却说:“儿啊!你何不到邻家去借一副弓箭,到山上去射个大点的野牲来呢?”张郎想想也是。可自己不会射猎,但母命难为违,就抱着试试的想法借来弓箭,到龙王山去狩猎。
他跋山涉水,一路寻觅着来到龙王山顶,举目四顾,只见千山绵延,蜿蜒起伏,风光无限,心情非常爽快,脚下是一片开阔的绿绒绒的草地,好似天然地毯,他便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吃着干粮。
忽然,大雾弥漫,越来越浓,紧接着只听有许多马蹄声由远而近,十几个骑骏马的人飞驰而来,到大草坪上驻足下马,畅诺问候,相互致礼,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只听他们说道:“抓卡阿迷,您老一向可好?”
“雪隆山神,别来无恙!”
“噢!岗什卡山神,你好你好!”
张郎听到这里,心里明白了,眼前这些骑马的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各路山神爷。他不敢乱动,只得悄悄地听着、看着。
又听他们说:“现只差贵德的尤拉阿迷没到,等他一来,我们就可商议大事了。”
“各位仙长,今年的杂役钱粮等事项,该轮到贵德的尤拉阿迷了吧?这么多年来,他很少承担,贵德这几年连年丰收,牛肥马壮,一片太平景象。”
“说的是,尤拉阿迷一心佑护着他的子民丰衣足食,牛羊满圈,而你我的山民很是抱怨我们······”
正在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话时,从东南又来了一位骑黑马的老者“各路山神早到了啊!”随着一声招呼声,只见他翻身下马,抱拳施礼,同先来的各位一一见面后,便坐定商议,由各路山神介绍各地年景状况。当说起今年的钱粮杂役由谁负责收取时,众说不一,有说由龙王山山神收取的,有说贵德山神承担的。这时只听珠固的抓卡山神说:“自珠固寺院建成以来,僧人们制定了许多禁令,禁挖药材,禁伐树木,禁止狩猎,禁挖沙金等等,山民生活很清苦。我说今年就由尤拉阿迷负责收取,一来近年来很少承担,二来贵德的年景近年来一直很好······”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赞同抓卡山神的说法。尤拉阿迷看到众望所归,就说:“好好好!那就按大家说的办,这几年也确实有劳各位了······”
当大家准备各自起身回转时,龙王山山神又说:“大家请等一下,今天还有一位生人也来到这里,他能听到今天的事,也是有缘分的,他为民间的孝道树立了榜样。他老母一年四季烧香拜佛,广结善缘。我看就把后山那头老没牙的黄牛和那朵黄牡丹赐于他娘儿俩吧!”大家齐声赞同。然后各自上马四散而去。不一会儿,大雾渐渐退了,天空复又晴朗起来。张郎才慢慢起身,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宛如置身梦幻,不敢当真,一边朝后山寻找猎物。走着走着,发现一只大黄鹿在前面走动,便拿起弓箭射了过去······
等他过去查看时,发现是一头老鹿,满嘴的牙全掉完了。“噢!这就是龙山山神爷说的‘老没牙的黄牛’。”他明白了。
又过了几天,他到山上去砍柴,回来时发现路边上有朵黄牡丹花开得非常鲜艳,就随手摘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第二天,发现花已蔫死,他正在惋惜时,门外来了一位年轻姑娘对张郎的母亲说:“老妈妈,我是一个落难的女子,你没女儿我给你当女儿,没媳妇我给你当媳妇,请你把我收留下吧。”娘儿俩又惊又喜,就收她为媳妇。从此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讲述者:郭加华
搜集人:樊秉成
流传地区:门源县珠固一带
——END——
来 源:故事全集《门源卷》
编 辑:郭 齐
审 核:马爱蕊
总监制:张玉全
声 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610979959@qq.com删除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