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从为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起来看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智慧。
如果您问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我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就基础教育而言,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的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观察不仔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他们往往笼统地感知,观察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了克服这些弱点,我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的任务,观察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感知过程,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和孩子家长聊天的时候常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好像“粗心马虎”是个顽症,不知要伴随孩子多久。每次从考场上走出来的学生都有不少想吃“后悔药”的,屡屡失败,屡屡发誓,又屡屡改不了这个“粗心”的坏毛病。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地克服抑制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是看似简单实则是很艰巨的工作。一是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比如:我力求把数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常常出现两个成绩,即有对题目正确率的评价,又有对书写整齐美观的评价。四是把写好字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一幅好的字,就是一件艺术品。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我曾经和孩子们打过比喻:“你们每人手里托着一盘子,每次获得了一个新知识,盘子里就多了一颗珍珠,知识获得越多,珍珠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如果你们不学会整理,把它放在盘子里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把这些珍珠按照颜色、形状去穿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会学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善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我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自觉地看过书,自觉地复习过功课”。“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是在学校问老师就是回到家里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自觉看书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自觉地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照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特别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赋予学习习惯时代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它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则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很有意义的。丰富的资料能使孩子们大开眼界,知识的积累能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步形成。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超越、善于创新。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质疑问难的精神。不论学生质疑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有道理,我都认真地倾听,并给予适度地引导。对提出精彩问题的质疑者,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平时不爱提问的同学,哪怕只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及时的肯定。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提高。质疑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时代呼唤人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之父母的娇惯,从小享受着特殊优待,心中无他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使他们从入学开始就习惯于有事和小伙伴商量。课堂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采纳。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模型,让孩子们在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索中一起调查研究,采集数据,捕捉信息;一起制定方案,提出设想,进行探索;一起归纳总结,汇报成果,使孩子们不断地适应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久而久之,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飞速发展,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强调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未来社会呼唤主体精神,要求人更加自觉地管理自我。学生从小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敢于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勇敢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很多学生在这一点上是欠缺的,从小上学就习惯于被别人指挥着,评价着。做过事情总习惯等着别人来评价,而自己却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这是主体精神不强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要让孩子懂得: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所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来看,人必须要从小养成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一个人能否从小养成这种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良好习惯,对其终生的工作态度影响甚大。未来社会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因此,要认真培养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现代的人们开始对“时间、效率”这些字眼独有情钟,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孩子们天天都在上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做事情,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我讲课时,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既使遇到教材内容前后重复,有时甚至涉及相同的内容时,我就灵活地改变原有题目的呈现方式,努力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资源,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不搞磨豆腐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充实的,每一分钟都是高效率的。二是语言不啰嗦。丰富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40分钟完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苦练内功,以精炼生动的语言讲述丰富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语言啰嗦,讲话“车轱辘”来回转,必然会浪费时间。三是切忌“借题发挥”。课堂上有时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出了点问题,老师就“借题发挥”,没完没了的数落、批评。这既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负责,也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孩子们长久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习,怎么能会养成“珍惜时间,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呢?四是切记要守时。“遵守时间,履行诺言,守时守信”这些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上课铃声响了,我从不随意延误,准时上课;下课铃声响了,我从不随意拖堂,准时下课;学就踏踏实实地学,玩儿就痛痛快快地玩,专时专用。五是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珍惜时间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感染。用名人名言激励同学,使他们更加爱惜时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珍惜时间,遵守时间,高效率地做事情”的好习惯必然会逐步形成。
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千万不可低估教师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常言,学生就像教师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小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在幼小的心灵里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左右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这个影响,不可低估。有一次下校听课,正逢学生进校。一楼大厅迎面是一面很宽敞的大镜子,我站在大厅门口看见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走到镜子前面很认真地照了照,女孩子捋了捋头发,男孩子整了整书包进去了;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重复着前面的动作。有趣的是,这几个孩子都进了我要听课的那个教室。一了解才知道该班令孩子们喜欢的年轻漂亮的班主任每天进校都喜欢在镜子面前照一照再进去。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小孩子们的影响之深。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不经意的小事上做起,以一位教师优秀人格的魅力去打动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
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成人的一种自觉需要。它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需要自己意志力的支持,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平时,我们在夸奖人们素质好的时候常说:“××在公共场所从不大声喧哗,参加任何活动都很遵守时间,诚实守信”。“××很讲卫生,从不乱扔东西,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学习很自觉,既会观察又会思考”。“××见人彬彬有礼,谈吐举止文雅大方,很懂礼貌”。诸如此类,习惯乎?素质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已经变成了高素质的行为。我曾经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作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我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备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素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养成好习惯。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一个终生享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们在整个一生中都去享受它的利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