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下面的↓↓↓关注获取最新三农资讯
最近一段时间,宜兴市高塍镇大闸蟹养殖户马成浩迎来了他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辛苦养殖了一年的大闸蟹即将迎来大丰收。宜兴滆湖螃蟹个个膘肥体壮,口感鲜甜肥美,随着两届南滆湖金秋品蟹节的成功举办,本地螃蟹的名气越来越大,蟹农们增收明显。而马成浩自从连续两年参加了南滆湖河蟹大赛均获评金奖后,也收获了不少回头客。“这些年连年的丰收、眼下的销售盛况,都是托了沿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福,滆湖优质的水源、标准化养殖池塘生态养殖,让我们的螃蟹更有品质保证。”马成浩喜笑颜开。
从生态改善到标准化池塘建设
宜兴位于太湖西部,境内水系众多,河网密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位于宜兴滆湖沿岸的村民便开始以养殖渔业为生,滆湖南岸的高塍镇,渔民更为集中。从2009年起,面对滆湖围网养殖密度高、投饲多,水体污染的现状,高塍镇在南滆湖实行退网还湖,先后拆除了7400亩的围网,水质开始持续好转,沿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2012年建设4000亩南滆湖湿地,恢复了从前碧波荡漾的滆湖美景。“从以往的粗放式养殖到科技时代,大闸蟹养殖的亩产和效益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宜兴市高塍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晨介绍。
水草和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的“晴雨表”,“要加大治水力度,就要走生态养殖路。”朱晨表示,针对蟹塘缺乏科学统一布局规划,且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等问题,从去年开始,高塍镇在滆湖水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积极引导大闸蟹养殖户对蟹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养螃蟹就是养环境,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养殖户没有尾水处理能力,容易造成连片蟹塘尾水交叉感染。”朱晨说,为了从源头上奠定大闸蟹的高品质基础,高塍镇投资3000万元在宜兴市率先对2209亩蟹塘实施生态化改造,打造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区。通过循环水养殖,将环境工程、现代生物、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集于一体,还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污染物,蟹塘水质也能够稳定维持在Ⅲ类水,为大闸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环保之乡”助力农民增收
高塍镇临近滆湖,素有“环保之乡”美誉,辖区内从事水污染处理设备制造的企业众多,因此在加大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该镇对水质有着不容松懈的严格要求,凭借天然的优势,该镇的水产养殖红红火火。
走进滆湖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鹏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大片湿地中各类水生植物交相辉映。这片湿地是高塍最新建成的生态化蟹塘的生态净化区域。这个“花园”能让蟹塘养殖用水“活”起来,促进大闸蟹品质节节拔高。科学的生态养殖让蟹农鼓了腰包,标准化改造的蟹塘更是让养殖户直接受益。蟹农宋家武在鹏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承包了约70亩蟹塘,有着自己的“养蟹经”。他惊喜地发现,得益于蟹塘水质的提升,蟹塘中的供螃蟹栖息和食用的水草比往年密了20%左右,螃蟹最爱吃的螺类也多了起来“。水质这么好,今年的蟹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宋家武说。
眼下,高塍镇即将迎来第三届南滆湖金秋品蟹节,在去年的“蟹皇蟹后争霸赛”上,马成浩的大闸蟹一举夺魁。以公蟹525克、母蟹405克的成绩,卫冕蟹皇蟹后的桂冠。
今年亩产量和利润均增加
受今夏高温影响,今年南滆湖螃蟹较往年更晚。高塍镇大闸蟹养殖技术服务协会副会长马亚其说:“今年的螃蟹估计要11月初才能大批量上市,估计亩产比去年增加25斤左右,约达260斤,今年的亩产利润预计也要增加10%左右。”蟹农何国新说:“今年养了100亩螃蟹,预计产量在2万斤左右。今年的产量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一点。”
“高塍是宜兴市率先完成生态化水产养殖池塘试点建设的板块,今年还将继续改造近1.3万亩蟹塘,把南滆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宜兴市水产畜牧站站长毛颖说,借鉴高塍的成功经验,宜兴市目前已经启动了总改造面积达2.62万亩的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项目完成后,将为宜兴市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渔业模式发展增添重要“砝码”。
来源:扬子晚报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查虾蟹报价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