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肉桂,作为武夷山的标志性名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卓越的品质特征,在众多茶叶品种中独树一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一、肉桂概况
(一)茶树特征
武夷肉桂又名玉桂,据《崇安县新志》载,肉桂茶最早发现于武夷山慧苑岩,另一说法在马枕峰上,肉桂为武夷名丛之一。它属于灌木型茶树,植株较为高大直立,树姿半开展,枝条生长得粗壮且较为密集。叶片呈水平状生长,形状近似椭圆形,叶片厚实饱满,质地柔软且富有光泽,色泽呈现出深绿而略带褐色,叶背则有着类似蛙皮状的砂粒质感,这也是其独特之处。其叶片长度在 7.1 - 11.8 厘米之间,宽度约为 2.4 - 4.5 厘米,通常有 7 - 9 对叶片。肉桂茶树的发芽能力颇为强劲,花期时花朵繁多却小巧玲珑,不过结实率相对较低。其枝条质地较为脆硬,在进行繁殖时,扦插繁殖是较为适宜的方式,相较于压条繁殖,扦插后的成活率更高,更有利于茶树品种的延续与推广。
(二)产地环境
武夷山,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肉桂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它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著名风景区内,像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岩、仙掌岩、百花岩、竹窠、碧石、九龙窠等地,皆是肉桂的优质产区。武夷山森林覆盖率极高,仿若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丰富的植被资源为茶树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氛围。这里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能达到[X]毫米左右,充沛的雨水滋润着茶树的每一片枝叶。平均海拔在 1000 米上下,独特的山地气候使得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阳光充足,茶树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丰富的内含物质;夜晚温度降低,茶树的呼吸作用减缓,从而有效保存了这些营养成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且温度适宜,这样温和的气候环境如同母亲的怀抱,温柔而细致地呵护着茶树茁壮成长。再者,武夷山地区按照地理环境特征可细分为正岩区、半岩区和洲茶区。正岩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土壤类型以轻壤、黄红壤为主,土层肥沃疏松,富含大量的砾石。这些砾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与自然演变,为土壤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同时,土壤中的腐殖质受淋溶作用强烈,呈酸性且有机质含量颇高,为肉桂茶树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养分来源,使得生长于此的肉桂茶叶品质卓越,岩韵天成。半岩区作为丹霞地貌与河谷地貌的过渡地带,土壤多为黏壤土或砂砾土,其土壤条件相较于正岩区略逊一筹,但依然能够孕育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肉桂茶树。洲茶区大多处于河谷地貌,以红壤为主,这类土壤中黏粒较多,透气与透水性相对较差,因此所产肉桂在品质上与正岩、半岩区存在一定差距。
(三)品质特点
- 外形:条索紧实匀整,宛如精美的工艺品。其表面油润有光泽,仿佛被大自然轻轻涂抹了一层油脂,色泽呈现出独特的褐绿相间,叶背的蛙皮状砂粒清晰可见,这不仅是肉桂茶树的天然印记,更是其优良品质的外在体现。
- 香气:肉桂的香气堪称一绝,浓郁且持久不散。其香型丰富多样,桂皮香是其标志性的香气,仿若走进了一家香料铺,那浓郁而独特的桂皮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还蕴含着乳香、蜜桃香、焦糖香、花果香、奶油香等多种迷人的香气,如同一场盛大的香气交响乐,层次分明且和谐交融。这得益于其茶叶中高沸点香气物质占比较高,据研究,其香气含量约为水仙的两倍之多,使得每一次品饮肉桂,都如同开启一场奇妙的香气之旅。
- 滋味:口感顺滑如丝,醇厚回甘。初尝时,茶汤在舌尖上轻轻滑过,带来一种细腻而柔和的触感,随后,醇厚的滋味在口腔中迅速蔓延开来,仿佛是大地的深沉与岁月的醇厚在口中交融。那辛锐感尤为明显,如同舌尖上跳跃的精灵,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而灵动的刺激,与醇厚的滋味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肉桂独特的口感体验。而那标志性的岩韵,更是如同一缕来自深山幽谷的清风,萦绕在口腔之中,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
- 叶底:叶底肥厚匀亮,色泽鲜活。仔细观察,能够看到明显的红点,这便是肉桂茶叶“绿叶红镶边”的典型特征,仿佛是大自然在叶片上精心绘制的一幅画卷,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四)分类
- 按地理位置: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正岩茶生长于武夷山风景区核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品质最为优异,其中又以三坑两涧(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悟源涧、流香涧)所产肉桂最为正宗,堪称肉桂中的极品,其茶叶品质卓越,岩韵浓厚,香气与滋味皆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半岩茶产自正岩区周边,地理条件稍次,茶叶品质也相应略逊一筹,但依然保留着肉桂的特色与韵味。洲茶则生长于武夷山平地或河流冲积地带,由于土壤与气候条件的限制,其品质在三者中相对较差。
- 按感官和内含物质:依据国家标准 gb/t18745 - 2006 规定,可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肉桂在外形、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均表现卓越,无论是条索的紧结度、色泽的油润度,还是香气的浓郁度、滋味的醇厚感以及叶底的鲜活度,都堪称典范;一级肉桂在各方面表现稍逊于特级,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品质水准;二级肉桂品质则相对递减,在市场上也有着不同的消费群体与价格定位。
- 按香气:主要分为浓香型和清香型。浓香型肉桂采用重发酵足火攻的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茶叶经过充分发酵与高温烘焙,颜色变得较为深沉,呈现出金黄带红的色泽,仿若落日余晖洒在茶汤之中。其香气中带有浓郁的焦糖香味,仿佛是在冬日里品尝一块香甜的焦糖布丁,温暖而醇厚,且香气持久不散,韵味悠长。清香型肉桂则是在浓香型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更加注重突出肉桂本质的香气,茶汤色泽淡黄,清澈明亮,香气较为纯粹清新,犹如春日清晨漫步在花海之中,能让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肉桂那独特的桂皮香与花果香等天然香气,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二、历史典故
相传清末,建安县才子蒋衡曾写过一篇赞美武夷茶的《晚甘侯传》,在当地声名远扬。一年初夏时节,蟠龙岩主盛情邀请蒋衡、慧苑寺住持以及马枕峰的岩主一同品鉴新制的茶叶。当蒋衡接过茶盅,瞬间被一股天然的岩香所吸引,轻抿一口,只觉香气辛锐,口齿间满是清香凉爽之感。主人介绍此茶乃是从蟠龙岩的奇种选育而成。随后,众人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茶名。马枕峰茶主率先提议取名为蟠龙茶,然而蒋衡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当依据此茶的独特品质来命名。此茶带有明显的肉桂香味和乳味,蒋衡思索片刻后说道,不妨就叫肉桂吧。蟠龙岩主听后,心中暗自思量,肉桂乃是名贵药材,用这个名字来命名茶叶,定能凸显出此茶的珍贵与不凡。于是,众人纷纷点头称赞,茶名就此确定下来。嗣后,蒋衡在《茶歌》中写道:“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生动地描绘出肉桂的独特品质与风味特征,这句诗也成为了后人了解肉桂历史与品质的重要依据。
早在清朝时期,肉桂便已在武夷山崭露头角,享有一定的名气,最初被发现于武夷山慧苑岩,作为武夷名丛之一,备受茶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新中国成立之前,肉桂被原崇安县茶叶研究所移栽至武夷山企山名丛观察园,从此开启了它更为系统的研究与培育历程。自 1960 年起,相关科研人员对肉桂茶树进行精心的培植繁育工作,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逐渐掌握了其生长习性与繁殖技术。1982 年,肉桂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在众多茶叶品种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全国名茶,这无疑是对肉桂品质的高度认可与肯定。1985 年,它又被福建省农业厅审定为福建省级良种,从此,肉桂的名声更加响亮,逐渐走出武夷山,走向更为广阔的茶叶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推广,肉桂独特的品质魅力慢慢被广大茶友所熟知和热爱,如今已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其种植面积在武夷茶树中占到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在武夷山的茶叶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武夷山茶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