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笔会获奖作品选登|散文:长对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文摘   2024-11-04 17:47   贵州  
 


长对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能源电投 郭祖龙


最近,我在网络上听了一首名为《等你归来》的歌曲,“我就在这里/等你/披星戴月乘着风而来/我就在这里埋好烈酒候你故事开/千千万万人海灯火阑珊/你多少次不在/走遍高高低低一路辗转/朝暮青丝已白/我在红尘等你 人间等你/长对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歌词和旋律都令人难忘,不知不觉把人引入无尽遐思。


去年11月,我参加了能源电投组织去江西开展红色教育培训,首站就是到于都县,于都县、瑞金市均隶属江西赣州市,相距60余公里。红军长征革命史讲解员红军后代、于都县委党校副校长李金生,提起贵州与江西都很亲切,他说都是关系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地,中国工农红军从于都县开始“长征第一渡”,与贵州遵义会议都载入伟大中国革命史册,知道我们是贵州去的,都有自家兄弟般的亲切感。也是在这里,我找到了《等你归来》感人故事的革命“军嫂”的刘桂芬的创作原型。


早在90年前,于都河畔大榕树下,一对新婚不久的妻子送丈夫跨过家乡的于都河参军,殊不知这一送已是万里长征“第一渡”,这一跨已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来她的丈夫萧大荣在甘肃腊子口战役中牺牲了,但是在那个战争岁月,信息是不畅通的,他的妻子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牺牲,天天都到村外的榕树下等啊等,深信他一定在某个时候会平安归来,因为他们立信为誓,终生不改。虽然她用了一生没有等来丈夫萧大荣,但是等来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多少年来,那段红色历史镌刻了多少革命者离家背景、抛家舍、丢妻儿、离父母,踏上万里征程的史诗历程;妻送夫、母送子、父子齐上阵、“八子上战场”等故事荡气回肠,一路走来,无不令人动容和肃然起敬。


抚今追昔,红军长征出发时沧海茫茫,征途漫漫,红军到底能打多久?在当时艰难的斗争环境下,有人对革命前途产生了疑虑。但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最终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越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胜利大会师,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红旗高高飘扬!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倍加努力。贵州能源集团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板块,从“三线建设”到现如今,已经半个多世纪,“好人好马上三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成了这一代人对革命精神的赓续和传承。从井下开采到露天,从过去单一原煤到如今洗选加工、综合利用;从煤层气到页层气,从自备火电厂到“煤电气化”一体发展,能源集团7万名职工投身能源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贵州实践篇谱写新的篇章。


回到矿山,我找到了现实版的“等你归来”的“矿嫂”。她就是贵州能源集团盘江股份山脚树矿洗煤厂退休女职工王佳文,她与丈夫辛茂春都是“三线建设”时期从黑龙江鸡西来到贵州的,辛茂春过去曾是盘江老屋基选煤厂机电科的一名钳工,1982年抢修选煤机电设备时,不幸被砸伤腰部,导致腰椎骨骨折、下肢瘫痪,从此他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3年。


丈夫工伤时,王佳文没有抛弃丈夫,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精心照顾他。她家里三个孩子,大的15岁,最小的6岁。36岁的王佳文决心咬着牙撑起这个家,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端屎端尿、穿衣服,帮丈夫刷牙洗脸,抱他下床,做饭给丈夫、孩子吃,然后匆匆去上班;下班回到家,来不及歇一口气,就开始收拾房间,洗衣服、做饭,饭后给丈夫按摩、洗澡。1984年,老屋基矿子弟学校要调她到学校教书,但为了照顾好丈夫,她放弃了走向讲台的理想。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坚韧、刚强的美德,让职工和家属们感动。她的事迹也先后被六盘水日报、《当代六盘水》杂志、《当代矿工》杂志刊载;在盘江有线电视、盘州市电视台、六盘水市电视台、贵州省电视台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曾被授予贵州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六盘水市感动凉都“十大人物”“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荣誉。


跨越“于都河”,刘桂芬的感人故事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感情、超越了心海;“三线建设”者王佳文不离不弃、孝老爱亲的故事情深意长,“三十年如一日”寄托了对“三线精神”深沉的爱与执着。论革命时代还是新时代,在时间的长河中,她们的感人故事跨越“于都河”来到“拖长江”,千山万水,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等你胜利归来。


集团本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5号

编辑:杜克文     核稿:刘佳跃

审核:张道林


贵州能源集团
宣传企业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