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得有个调调儿:车险怎么就不能有个调调儿?》
有幸得到行业内一位老哥的勘误,他讲到:
一个城市的所有主体公司年计划之和远大于当地市场容量、一省亦然、全国亦然。怎么叫远大于呢?在总公司时一直就想找到发展闯值,但求之不得,变量太多。驱动运营微观基础的永远是考核。达成考核最有效的手段是价格战,而不是讲故事。离开机构在总部工作十年,回到机构参加业务会议,讨论的根本不是什么marketing,而是在哪儿还能串出费用、用什么办法处理费用。十二年前平安出过"快赔”,阳光跟进”闪赔",现过水无痕。现在的行业全体,除了价格战根本不具备讲复杂故事的能力,基层的能人是指有关系有路子能变票子的人。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保司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帮助自己定位,做车险的差异化,哪怕价格、条款一样,也要寻找一个定位!就像哇哈哈矿泉水与康师傅矿泉水,都是普通的水,也可以通过品牌来区分定位。这位老哥也分享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讲故事的故事。在我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也侧面验证了关于能讲故事会讲故事的好处。
关于讲故事,说个自己的故事。年龄原因被贬回乡,曾经总部部门长省里也不好安排,就委了一个无关全局的小市地中支负责人,小到因房价上热搜的那种。恰恰因此有了试点的机会,考核没太在意,布局吧,对着这个小市场中价格不那么敏感的客群拼命讲故事,拼服务。考核时就当自己破罐子破摔,厚点脸皮。两年后创了历史记录,讲故事远比散打价格战扎实的多,也没有违反财经纪律的风险。但就案例而言,3.一个小市场讲故事需要至少两年的静默期,稍大一点的市场、其至区域中心市场又需要几年?4.历史记录只证明这个策略只适应一个中型公司稳住市场地位,但向中大型公司地位迈进时,客群无法支撑规模,市场整体非理性形态下,风花雪夜抵不住暴风骤雨,价格战还是绕不开的课题。在某头部财险时绝对优势颐指气使,也经历过创建小公司生存挣扎。现在看某头部财险公司,有所体会:原来的XX还是有点理想追求的,时不时搞些价值交付之类的调调,现在的XX就是一中年油腻男,为什么?对现实的妥协甚至本就合流,是合理的解释之一。另外关于市场竞争烈度,全国几十家财险公司是常被引用的数据,事实上我国保司是总分架构,美国、西欧市场的几千家公司,对应的至少是省级分支机构,甚至可达市级机构的数量。一个简单的但不太恰当的例子聚焦一个市级(县郡级)区域市场,欧美很难达到几十万人口有二十几家主体在竞争的烈度。高手在民间,高手在一线!
洞察营销本质,建立营销方法,提升营销效率,持续获取客户《保险营销精英养成方案》助你成为数据时代的保险营销高手
请大家多多支持:点赞、收藏、转发
让更多的朋友们看到”玮玮道保“
”玮玮道保“也开通了知识星球
欢迎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