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口、八门儿、八大学院(续十·北四环篇)

健康   文学   2024-10-31 20:02   北京  

四道口、八门、八大学院

(续十·北四环篇


—无心—


【图中仅表示相对位置,不是实际比例。】


  九十年代以前,学院路四道口一带以东除了那几个学院以外,大部分地区都还是农田,比较大的单位只有一个“十五所”,北四环修建好以后很多年那些农田才渐渐消失。上边示意地图中所有空白的地方原本都是农田。


  十五所的全称变了很多次,因为它上属的部委老变,但这个简称从没变过。十五所是搞计算机的,过去的计算机跟现在的概念不太一样,十五所的人坚持认为大型计算机才是计算机,后来搞小型机、微型机,也都是机房里一台主机能带外面好多终端的那种,我曾参观过一个主机房,里面整整一屋子设备,全加起来只是一台计算机,还并不是全部。他们不承认电脑是计算机,电脑就是电脑。后来十五所终于成立了一个专门做电脑的太极公司,但开始显然也并不重视。那些老同志们开始把电脑叫计算机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十五所也几乎彻底变成了太极计算机公司,但大家还是习惯地称它十五所。


  十五所的主楼一看就很有年代特征,据说是苏联人设计的,本想成一个巨大飞机的样子,结果只盖了一个翅膀,中苏关系破裂了,就没再接着盖。当年十五所还有两样东西在附近小有点知名度:一是它的职工小乐队,有时在大食堂开舞会、晚会,小乐队会在现场演奏;二是它食堂的大馒头。


  四环路原本似乎没有名字,也是中间铺沥青、两边露着土、再两边是深深的输水渠,但却差不多是附近那个级别的路里最宽的。四环路最早修建也正是那段路,当时整条路都翻开着,只有几个地方还不规则地连着以便通行,但也是沟沟坎坎的,不常从那里走的人甚至站在路边也很难看明白怎么过马路,更麻烦的是,路还总在变。对我而言,那时有件值得记着的事——第一次被查身份证,这个说起来有点长,单写一篇吧。


  十五所的东边是京昌高速路,就是现在的G6京藏公路。以前的高速公路凤毛麟角,京昌路是战备路,路面和周围所有的路面都不一样,是混凝土的。京昌路并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从东南斜向西北。


  四环路修好以后,和京昌路交叉的路口建了个东西直通的立交桥,后来因为太窄又加宽了一次,不少好事的人去看,是把桥身纵向从中间分开拉向两边后中间又加了一条,大约成了原来的两倍宽。现在的健翔桥是很后来又重建的了。桥的匝道围出的四个小三角斜坡是附近的人晚间喜欢去闲坐的绿地,尤其是附近的学生。


  健翔桥的东边路北有个不大起眼的小院,是那附近唯一一所院校。那个院的大小跟前一篇(续九)中所说的联大文理学院(北大一分校)一样,是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原本是北大二分校,只有一座楼,院内还有个住宅楼是十五所的宿舍。北大二分校简直可以说门可罗雀,八十年代中改名为信息工程学院,突然就生员爆满了,大家都感叹它赶上了时运。原来北大二分校有的讲师是十五所的工程师兼职,其中有些后来就专职留在了信息工程学院。现在它改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了。


  那时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似乎都不大爱学习,晚上教室的灯都开着,但没几个学生上自习,倒是有不少校外的人去自习或看书。我有一阵也喜欢晚上去那里,因为它改成信息工程学院以后重新装修了教学楼,教室里的灯很亮,而且小教室都很空。


  八十年代后期,信息工程学院的北边又多了一所院校,是从别处迁来的中国音乐学院,大门很气派,但位置稍显有点偏,门朝京昌路。虽然经常从那附近过,我却从来没进去过。


(待续)

(2024.10.22)



末儒堂
观山观水得观自在 修心修性不修边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