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化之旅
一条运河穿城过,满目新景入画来。大运河悠悠流淌,作为沧县之气脉,滋养着这片土地;其波澜壮阔,更是沧县之魂,承载着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厚重。
国家水利风景区——捷地分洪设施,景区以明清时期北方传统园林为基调,依托捷地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主要背景,形成的水利工程与运河文化相互融合的水利人文景观。景区碑廊交错,文史相融,两河互倚,双闸屹立,形成“九园十八景”,成为大运河国家公园重要节点、大运河文化带核心景观之一。2023年入选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就位于沧县纸房头镇南运河和南排河双河交汇处,与南排河穿运倒虹吸枢纽、白鹭栖息地、古运河河道相连。展示馆依托南排河穿运倒虹吸枢纽和“水天一色”的原生态景观,取“水如意”及沧州地图之形,以四大主题板块展示沧州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尊重自然、改造自然,把“九河下梢”的严重水患之地建设成人水和谐共生的幸福之城的奋斗历程。目前,该馆已成为水利工程研学基地和运河文化传承平台。
近年来,沧县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一首民谣唱出了河北四大名胜,名列首位的便是沧州铁狮子,沧州的别称——狮城也正源于此。
铁狮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高5.5米,长6.3米,宽3米,重40吨,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世界铸造史上,沧州铁狮子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单体浇铸的室外大型铸铁文物,采用“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1961年,沧州铁狮子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游客接待区、考古勘探区、古城印象区和文化展示区。
在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沧县高度重视,聘请专业团队,围绕铁狮子本体保护进行研究论证,修建保护大棚,最大限度减少外围观看铁狮子的视觉干扰,呈现轻盈、端庄的效果,将参观者主要视线吸引到铁狮子本体,科学守护“国宝”铁狮子。一系列高标准的保护措施,守护千年雄狮傲然屹立,相信在狮城儿女的精心呵护下,铁狮雄风一定会浩荡长存。
纪晓岚文化园占地32亩,成为大运河国家公园(沧州段)重要点位。其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晓岚墓、仿照北京故居格局而建的纪晓岚文化展示馆、以《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即四库园、阅微园四个部分,立体展现了“一代文宗”精彩生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县狮舞,粗犷大气、奔放豪迈,将武术与杂技巧妙融合,展现了沧县人民的智慧与才情。
在铁狮脚下,沧县人融合了雄狮的威猛和武术的强劲,又创新了狮舞这种艺术形式。秉承600余年历史的沧县狮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沧县刘吉舞狮为代表的“北狮王”狮子舞舞遍了大江南北,舞出了国门,舞向了世界。
沧县民间习武之风历史悠久,千年大运河穿境而过,厚重的大运河文化更是与当地武术文化交织相融,沧县传统武术随历史发展而益盛,逐渐在全国闻名。2009年,沧县传统武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沧县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武术团体、武术门类、拳械套路众多,53个拳种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至今,遍及沧县的拳械门类有:劈挂、通臂、八极、八卦、唐拳、少林、螳螂、昆仑、燕青、六合、大洪拳、太极、武当、太祖、弹腿、地躺、象形、功力、罗汉等。孕育出了“大刀王五”王正谊、燕子李三等武术名家,世界武术冠军阙文聪、崔文娟、全国武术名家王志海,都从这片热土走出。
沧州木板大鼓,俗称“憋死牛”,是河北省保留比较完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曲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此外,沧州木板大鼓也为沧县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的美誉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5月木板大鼓老艺人王银杰与刘凤鸣一起随中国曲艺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并荣获最高奖“卢浮”金奖。
沧县过节
“大运河畔,沧县过节”是沧县重点打造的一张旅游名片、活动品牌。2024年沧县统筹举办刘进士梨花节、大运河桃花节、大白洋桥香椿节、兴济美食节等十个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风土人情,品尝特产美食,打造了沧州生态旅游承接地示范样本。
沧县
一个值得您细细品味的地方
历史的厚重 文化的魅力
自然的神奇 产业的繁荣
沧县将继续以文旅融合为引领
打造更多优质旅游产品
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
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编辑:柴维维
审核:陈伟
监制:何康
总监制: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