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的喇亚清水江,波光粼粼,烟波浩渺,水面倒映着的盘山公路寂静地沉睡在村落间。
当天的村委会,格外热闹,村民纷纷围着一辆黑色小车,亦或是握手相拥、亦或是嘱托致谢,当天边乍现繁星点点,小车悠然驶向远方,大家凝视着那渐行渐远的车辆,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清水江般绵延不绝。一次次的挥手、一声声的道别。而在那辆黑色小车上,高大强壮的他却再也强忍不住泪水。他是许钊,村民口中那个
“说普通话的许书记”
2022年11月,许钊通过州委组织部和黔南幼专党委选派,成为贵定县德新镇的一名乡镇挂职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挂职期间,他负责党的建设、党校建设、模范机关创建、招商引资、市场监督等工作,同时还担任喇亚村的包村领导。
喇亚村属于苗族聚集地,初到喇亚时,因为语言不通,他只能通过村“两委”翻译来同村民们沟通交流,这样也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喇亚村增添新活力,那段时间,许钊就每日沉在喇亚村,向村民们请教学习苗族文化,领略喇亚独特的魅力。
学习能力强是一方面,在服务群众的能力上,群众也是有目共睹。一天,一位留守老人因家电故障来到村委会寻求帮助,他主动请缨,帮助老人解决了困难。也就在这时,那份双向奔赴的情愫开始升温发酵。当村里的大批量蔬菜愁销路时,他又开始到处奔走联系,为群众的蔬菜找到市场,让群众有收成,鼓荷包。看着喇亚村独具特色的山水环境,呼吸着喇亚村清新的空气,听说着喇亚红色的过去,“山水文旅”的念头在他心里滋生。凭借着老师的经验和洞察,他牵头在喇亚村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喇亚村地理环境优势、生态环境资源、风土人情特色、苗族魅力文化,以打造喇亚湾康养圣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领航示范作用,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服务落地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旅游的新路子。自挂村以来,许钊积极与村“两委”研究,依托喇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不断探索一条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了解到长征时期红军搭建浮桥强渡清水江这段历史后,许钊深受感染,为了挖掘那段红色文化,他多次召开“喇亚村挖掘红色文化院坝会”,并多次走访村中老人、走进县档案馆挖掘每一处细节,带动着喇亚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更好地完善喇亚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寨环境,在期满即将离开之际,他向黔南州体育局申报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示范项目。他说,这是他在德新镇的最后一个心愿,他希望村民都能像桃花源那般“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年来,许钊组织召开村级重点工作部署会80余次,参与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10余次,积极向上级部门帮助喇亚村申请45万移民资金,用于修缮水塘,灌溉沟渠和修建苗田组通组路,解决了妈寨组的灌溉问题和苗田组道路硬化问题。2023年为大寨和柏家寨组申请民宗资金53万元修建1000米排洪沟,解决了汛期洪涝灾害问题。不仅如此,他积极思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衫龙,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发挥黔南幼专和各类体育赛事的桥梁纽带作用,将“鼓龙鼓虎·长衫龙”、蜡染刺绣技艺带上了村“BA”的赛场,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德新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2024年,他牵头组织开展德新镇“庆丰收 画振兴"中国农民画作品征集活动,收录了10余件优秀作品,征集的三幅作品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充分展示德新镇乡村之美、生活之美,让各族群众在交流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当他挂职期间最后一次来到喇亚村,清水江上,波光粼粼,烟波浩渺,两艘游船随着浪花摇曳着身姿。在江边上,村民们为其戴上大红花,吹响舞动着离别的音符。他也感动地同村民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就像是初到喇亚村那样。
“两年的时光,喇亚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喇亚越来越好,希望各位家人身体健康,幸福美满,我还会再来的。”当话音未落,一股微风拂过,“风里雨里,我在喇亚很想你”的字样横幅轻轻飘扬,带着喇亚村干群间的深厚情谊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