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匮乏时,将会谅解人生诸多无常

文摘   2024-11-25 18:31   四川  

作者|田青青


1


先讲三个朋友的故事吧。


朋友小比始终处理不好自己的情感问题。


遇到喜欢的人,他渴望靠近,而一旦对方向他靠近,他又变得浑身是刺。他会以各种方式来激怒伴侣,直到把对方逼走。心理咨询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小比童年的时候未得到父母的善待,调皮后挨打挨骂是他为数不多被“看见”的时刻。不断地制造冲突,正是他试图让伴侣“看见”他的方式——他熟悉的爱就是这样的,你对我发怒,我才知道你在乎。


第二个朋友叫石头,一个不敢得罪人的小姑娘,谨小慎微的生活让她身心疲惫。


石头在外公外婆家长大。从小她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小孩,于是努力让自己做一些讨大人喜欢的事,比如做家务,赶鸭放牛,或下地帮忙。大一点点,回到自己的家,她发现在爸妈面前自己也是不一样的。弟弟总能开口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她不能。在拒绝中长大的小孩把儿时的恐惧带到了成人世界,不敢跟人打交道,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旁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她陷入无尽的内耗。


第三个朋友慧慧,她与自己的母亲对抗了几十年。


父母离婚后,慧慧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爱动手打人,且言语刻薄。虽然慧慧从小就习惯了一边相依为命一边察言观色,但总是隔三差五地招来一顿棍棒,有时候是因为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小纠纷,有时候是因为一不小心顶了句嘴。成年后,慧慧有了自己的家庭,母亲执意要来帮她带孩子。住在一起的时候,母亲总贬损女儿做的每一件事,女儿也容不下母亲的每一句牢骚,母女俩天天在家吵得鸡犬不宁。一旦慧慧提出让母亲离开的请求,母亲就会撒泼打滚以示反抗。


三个原生家庭,有的让人感到愤怒,有的让人心生悲凉。但凡父母能多爱他们一点,他们都不至于面临今天的困局。


2


提到原生家庭,我们总会很自然地站在子女的角度解读,并且把自己代入受伤害的角色里。


当我们了解到当下的种种困境竟然与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会不自由自主地责怪那些影响过我们的人。


只是,责备并不能解开我们当下的困局,甚至会让我们忽略自己的力量。想要打开心结,也许要换一个角度来解读自己的经历。


不妨先看看这三个故事有没有其它的可能:小比的父母,是否有“看见”小比的可能?石头的家人,是否有“接纳”石头的可能?慧慧的母亲,是否有“善待”慧慧的可能?


这就需要回溯这些父母的成长经历是否赋予了他们足够的力量。都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也许还被困在自己的创伤里,并未习得爱他人的能力。


从成年人的言行中很容易看到他成长经历中的匮乏。


比如喜欢“作”的父母,儿时多半没有受到过多少关注。“作”是他们寻求关注的方式,子女的迁就让他们感受到被爱。


控制欲强的父母,安全感极度匮乏,过去的一些“不可控”的经历让他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大于他人,于是他们喜欢替子女做决定,希望子女服从,最终是为了保证“一切尽在掌握”,没有未知的风险。


喜欢贬损子女的父母,也许从小就是被家人打压的那一个。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差劲的、不被需要的,成年以后他们才会通过弱化子女能力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我是有价值的,孩子没我不行。


人总是偏执地地追求自己匮乏的东西,父母也会在孩子身上寻求自己曾经没得到的爱。他们通过各种不合理的方式向子女索取:你看见我吧!你需要我吧!你肯定我吧!


人处在匮乏之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孩子在伤害中成长,带着新的匮乏走向成人世界,轮回就此形成。


3


我们觉得自己被亏欠,是因为我们给自己预设了一对“完美父母”。我们期待完美的成长过程,于是便判断所有偏离标准的结果都是“错”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曾费尽心力想让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的“错误”。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执着于改造我妈。我想让她知道怎样才是一个“正确的妈妈”。她唠叨的时候我会以最尖锐的回应让她闭嘴;她试图用她的人生经验劝我“听话”时我会以最强硬的姿态回绝。我在成年期展现出了青春期都未曾有过的叛逆。


这样的对抗除了让她越来越惧怕我之外,没起到任何作用。


直到我试着去了解她的过去。


我并未从她口中听得多少与外公外婆相处的故事,反倒是听我姨妈和小姨讲得多。姨妈早嫁,排行老二的我妈就早早地接过来“长姐”的重任,照顾弟弟妹妹们。外婆脾气不好,加之那个年代的物质贫瘠,很难想象当年那个武装成大人的小女孩心里有多少恐惧。每次我姨妈讲到过去,都会跟我感叹:你妈当年吃了好多苦,好多好多苦。


讲到小时候的经历,我妈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婆婆”,也就是她的奶奶。我便知道,那是她童年时光里为数不多的温暖。


拼拼凑凑了解了一些过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要唠叨,为什么总爱越界插手我的个人事情。她是一个在恐惧和责任中长大的人,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为你消除一切她认为的“风险”。


自己抵御不了的风暴坚决不让孩子经历,这是她身为人母的本能。这就是我真实的妈妈。


至于看见、理解、放手、尊重,于她而言太难了。她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人教会她怎么去爱,甚至她都不怎么爱自己。她探索着给了我一切她认为正确的东西。这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最好”了。


人无法想象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也无法给出自己从未拥有过的东西,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局限。父母养育我们的过程如此,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如此。


4


父母的创伤,是命运交给他们的课题。哪怕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完成这个功课,我们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去完成。


我们需要完成的,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承认父母的局限,接纳事实的真相——我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这里是我生命唯一的起点。


我们没有办法预设自己的命运模式,只能站在哪个起点,就从哪里开始启程。


想告诉父母错了、想纠正父母的“偏差”,都是在与事实对抗。你不接纳这就是你该面对的命运,也不相信自己站在这个起点能把人生过好。


但凡你对抗的东西,都会困住你。没有对抗,就没有怨恨,也没有对错,更也谈不上伤害或宽恕。一切都是合理的,每个人都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就像一颗种子落在土地里,无论这块土地肥沃还是贫瘠,它都会抓住一切养分向上生长。每个人都是大自然里的一颗种子,一旦我们破土成为生命,土壤里便有我们无法斩断的根,我们生命里的一切能量都源自于此。


原生家庭只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父母为你做了很多,自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就算没那么幸运也没关系,父母给了你生命就已值得感恩。老天没有安排父母给你提供更多,是相信你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过好这一生。


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渴望能有完美的父母;当我成了妈妈,才发现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恨不得能给孩子整个世界,可我偏偏只是世界中的一粒微尘。我只能跟我的父母一样,尽我所能给孩子最好的,至于我给不了的部分,我希望未来他能自己给自己。也许将来有一天,他也会觉得我的思想很狭隘,那时我会很欣慰,因为他已经踩在我的肩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不确定这算不算是从匮乏里滋生出来的力量。但我确定的是,当我接纳这一切的时候,枷锁便开始消融。


没有什么东西能真正困住我们。原生家庭也好,过往的经历也罢,困住人的永远不是遭遇,而是每个人对遭遇的解读。


事实无法更改。但对事实解释的权利,一直在你手上。


或许命运让你经历这些,也别有一番深意。


(备注:因涉及个人隐私,本文所有人物均为化名,案例均有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 END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后进群

立刻领取新人5元无门槛优惠券



文轩九月的运作方式:社群+公众号+小程序。


大部分的优惠资讯、读书活动、购书活动、新书折扣、读书打卡都是通过社群进行的。以下为社群内容截图,这是个非常有读书氛围的圈子,欢迎各位书友一起读书打卡。


文轩九月读书会
有趣有品的内容分享,精选优质的书单推荐,乐于分享的书友交流,等你开启愉悦的阅读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