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秦朝时期的固原(上)

文摘   2024-11-16 08:01   宁夏  



  秦霸西戎与长城的修筑






战国秦长城




原州区官厅镇海堡村战国秦长城东北—西南走向

图片来源:《固原通史》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境内的戎族

春秋战国时期,在西北地区虽然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戎族部族,但对固原影响较大的则是义渠、乌氏等戎,他们长期在六盘山区活动和游牧定居。近些年固原市境内考古发掘发现了多座戎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兵器、车马饰件、生产生活用具、装饰品。

对于这些墓地的主人属于西戎族哪一支,近年来意见并不统一。薛方昱《义渠戎国新考》、习生《义渠故城考辩》、张多勇和李并成的《义渠古围与义渠古都考察研究》都倾向于义渠故地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是诸戎中距离宁夏南部较近的戎族。并且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义渠戎在诸戎中实力最强,筑城数十,义渠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宁县。固原的有关书籍资料中也通常认为属于义渠, 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是乌氏。《汉书·地理志》 安定郡下有乌氏县,“乌水出西,北入河”,据此可知乌水即今固原市境内的清水河。《括地志》记载:“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也。”1979 年古城公社二队(今彭阳县古城镇古城村)社员在黑土梁取土时发现铜鼎,铜鼎上有“今二斗一升乌氏”,证实了乌氏的范围距此不远。《甘肃通志》又载,“春秋战国时,泾、汭之北为朝那、为义渠”,证明在泾水以北,还有朝那戎。

生活习俗是区别族属的重要特征,史料记载义渠的饮食与匈奴相同,《墨子》记载:“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而固原境内发现的戎族则是土葬,鉴于此,生活在固原境内的是乌氏戎或者朝那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无论固原境内的戎族属于西戎中的哪一支,通过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戎族的社会经济与农耕民族相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矛、羊青铜饰牌、神兽纹青铜带扣、青铜戈

 固原市原州区出土

图片来源:宁夏固原博物馆


畜牧业在戎族的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礼记·王制》记载:“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综观文献记载,西戎是一些生活在山林草原地带,披头散发,穿着兽皮衣服,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游牧或牧猎部族。固原境内的诸多戎族墓地中出土的马牛羊等殉牲以及数量种类可观的骨器、青铜牌饰也说明了这一点。

骨器加工业作为戎族手工业的一个独立门类在西周后期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固原境内发掘的多座春秋战国时期的戎族墓葬中,饰以各种动物纹图案的精美带饰和透雕动物形牌饰如虎噬羊、虎噬鹿、狮子扣饰等,虽然目前还没找到冶炼作坊痕迹,但至少说明了当时已经有了从事这项手工业技术的能工巧匠。骨器在戎人之地出土数量仅次于铜器,是戎族青铜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器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

西周末年,嬴秦还比较弱小,在和戎的交往中一度处于劣势,秦襄公即位之初被迫采取和戎政策,以妹嫁给戎族首领。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由于秦襄公率兵救周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以西为秦襄公的属地,虽然这些土地已被势力强大的戎族占领,但秦从法理上拥有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权。从此开始,秦人为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扩展其势力范围,与戎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在襄公及文公、宁公、武公的努力下,秦国基本控制了关中,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国势日益强盛。到秦穆公时,秦已成为能和晋国、楚国抗衡的大国。不过在秦国同晋国的数次交锋中,秦国很难占据上风,秦国东进意图未能实现的情况下,秦穆公调整战略,回师西向,全力伐戎。用计谋拜熟悉戎邦内情、足智多谋的由余为上卿,积极谋伐戎,最终并国十二,开地千里,完全确立了秦在西戎的霸主地位。义渠、乌氏等戎纷纷臣服于秦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秦国只是“霸”西戎而不是“灭”西戎,如同中原地区的齐国、晋国等霸主一样,只是实力占优势,取得了霸主地位,这种霸主维系的关系并不能长久。义渠、大荔等戎族实力仍然很强,他们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政权形式。

秦国其后的历代国君纷纷采取蚕食西戎的政策,西戎逐渐衰亡,到秦王时宣太后诈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随即伐灭义渠,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区的管辖,秦在西戎故地设置了多个郡县,西戎自此逐渐退出历史政治舞台。其中固原境内设置的则是乌氏、朝那等县。1978年8月在今彭阳古城镇出土秦汉时期的铜鼎,上有铭文三段:“第二十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今二斗一升乌氏”“今二斗一升, 十一斤十五两”。因有“朝那”二字,该铜鼎又被称为“朝那鼎”。朝那鼎的出土证实了秦灭义渠后在固原境内设置郡县的史实。


彭阳古城镇黑土梁出土的西汉朝那铜鼎(鼎文刻有“朝那”“乌氏”等字样)

图片来源:《固原通史》


战国秦长城的修筑

用墙围筑的“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非常重要的防卫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可以保障群体的安全。尤其是面对“马背上的民族”匈奴时,修筑长城是抵御游牧民族最有效的方式。燕国、赵国在面对北面游牧民族时也同样采取了这样的手段。尽管秦人占据了戎人之地,但北面是匈奴,边陲之地并不太平,为了守卫新扩张领土巩固其后方,以便集中力量应对东方六国,秦灭义渠后修筑了战国秦长城。

固原地区属黄土高原地带,因此,固原战国秦长城无论是修筑在何种地形上,均为就地取土,夯筑而成。河岸、沟边,辟为悬崖,平川、台地、高原,均从城外侧取土,形成壕沟。长城整体外侧陡立,内侧平缓,形成防攻优势。

1

战国秦长城西吉段|图片来源于网络




固原战国秦长城的具体分布与走向是:由甘肃静宁县原安乡进入固原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上,经兴隆镇的黄岔、玉桥村至将台镇的东坡、保林、明荣、明台村折向东进入马莲乡。沿马莲川河北岸东进,经牟荣、火家沟、张堡原、陈家堡子(巴都沟)村再进入原州区张易镇。经黄堡(樊西堡)、阎关村折向北,过红庄,越陇山(今六盘山),穿叠叠沟又进入中河乡油坊沟(孙家庄)。再折向东过海子峡河, 经吴庄村西北行至苦井后进入阎家庄。再经陆家庄、长城、明庄、海堡北侧分内外城。内城经海堡、郭庄向东经十里村,过清水河至陈家沟(沙窝二队)。外城从海堡、郭庄,绕乔洼(南王堡),经郑磨过清水河至陈家沙窝。内外城合并后,又东南行过李家塔山、水泉湾进入喇家阳洼、蔡家洼至河川乡马家坪、海坪、上坪、母家沟、上黄,东南行至黄家河。沿骆驼河东南行入彭阳县古城镇,沿小河川西南侧经田庄、郑庄村进入白阳镇的袁老庄。经罗堡、小河口再北上,过陡坡村,再东行过白岔村后,又进入城阳乡长城村的乔渠村,过长城塬,经祁庄过涝池村的张沟圈折向北至杨小庄。沿沟东侧北行至孟塬乡虎山庄村,再北行经赵山庄、草滩(与甘肃镇原县武沟乡孟庄的白草洼)交界处,过沟至韩家台,又北行进入马崾岘(东侧为镇原县马渠乡的城墙湾)。又过沟至孟塬乡张家湾、玉塬村。再过马渠乡的山庄湾后,经孟塬乡的牛耳塬村进入甘肃镇原县境。

固原境内的战国秦长城跨越西吉、原州、彭阳3县(区),全长 170 余千米。长城的修筑有效抵御了北方戎族以及随后迅速崛起的匈奴等游牧部族的南下,为秦国集中力量发动对东方六国的统一战争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秦在朝那湫的祭水活动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籍《礼记》中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之说,明确把祭祀列为众礼之首。祭祀大致分为祭祀祖先和祭祀神明两种情况,而在神明的祭祀中,尤为注重水神。大海、河流、湖泊皆有神明主宰。西北地区古人通常称湖泊为湫,朝那湫(即现在常说的位于原州区和彭阳县交界处马场村的“东海子遗址”)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 面广水深,不增不减,古人遂认为此湫亦有神明, 先秦时期便在此祭祀湫神。战国秦昭王在位时,将今宁夏南部包括湫渊(朝那湫)纳入了秦国版图,并修筑了长城。湫渊位于秦长城以南 2 千米的群山之间,水域面积广大,在秦国与楚国的争战中,秦国投《诅楚文》于朝那湫,文曰“受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巫咸之几灵德,赐克剂楚师,且复略我边城。敢数楚王熊相之倍盟犯诅,箸诸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以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

1

朝那湫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那湫为秦在西北重要的祭祀场所,作为华山以西四大名湫之一,历史上曾与长江、黄河、汉水齐名。东海子遗址东南有一小山丘,高约 60 米,面积 3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 1~3 米。地面遍布汉代绳纹大板瓦、陶罐残片以及历代砖瓦等遗物,2007 年首次发现有关“朝那湫”残碑,为确定秦朝那湫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识别右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



编辑:李    荣

责编:李    莉

审核:宋兆璠


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