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头牛。
而我们同样——也是。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来自于我们达不到庖丁的境界,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自己。
而不能了解,不能正确认知这个世界和自己,自然也就谈不上正确对待,所以到后来一腔热血一片深情也许都是错付,在这个世界里横冲直撞,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
基于这个意义,学习庄子的《庖丁解牛》就很有时代需要,它或许能帮助我们悟“道”,让我们如庖丁手里的那把“刀”,在当今社会可以“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地从容行走。
当然,以庄子之博大,他的故事对今人的滋养远不止如此。
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解牛”,这个工作一点儿也不高大上,而且枯燥,甚至有些血腥残忍,可是在庖丁手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它是音乐——“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乃中《经首》之会”。
它是舞蹈——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合于《桑林》之舞”
一刀刀下去,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就像唐尧时的名曲《经首》;一连串动作流畅自如,仿佛商汤时舞蹈《桑林》。
这工作已经不单单是技术,而是能极视听之娱的艺术表演,是那么和谐优美。庖丁沉于其中,而观者文惠君也忍不住由衷赞叹:
宰牛之技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学习技法:
人物描写之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于今启示:
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要鄙视自己的工作,进而鄙视从事这个工作的自己,而要像庖丁一样,把平常的工作转化为一道风景。
二、工作可以不只是谋生手段,只有疲惫不堪,也可以是乐趣。如果不能爱一行干一行,那就干一行爱一行,这样工作也就成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为什么庖丁能把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他的答案就是:
他没有把解牛仅仅当做是谋生的技能,他是把它当做“道”去追求去觉悟的。通过解牛,他明白了无论解牛还是其他事(譬如“养生”),人都应该依“道”而行顺势而为,而不可用急用强。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解牛数千,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一——“始臣之解牛之时”
这个阶段,“所见无非牛也”,见到的就是牛的样子,并不了解牛的生理构造。
其二——“三年之后”
经过这段时间练手,他已经能够做到“目无全牛”,牛此时在他的眼里只是一个组装的“机械牛”玩具,可以轻松拆解,他此时已经对牛的身体构造很清楚。
其三——“方今之时”
多年沉于其中,他现在已经到了不用眼睛,凭“感觉”就可以了。手一搭,刀一出,就知道沿着牛的身体构造游走,会避开那些脉络交结和筋骨相连的地方,至于大的骨头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和《五灯会元》里唐朝高僧青原惟信禅师有关修行过程的话很相近。禅师说:
第一个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个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修行伊始,我们只见到事物的表象;继续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就会由表象看到本质,不为所见迷惑;而到最后,已智慧超然,摆脱了“我”见,山水已无挂碍。
庖丁解牛如此,人们修行也是如此。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都要有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于今启示:
一、 熟能生巧。
二、很多事非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三、顺“道”而行,要反复积累,去掌握规律,才能顺应规律,运用规律。
三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良庖,比较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次刀。因为他只是对牛有大致的了解,还躲不开“肯綮”之处,只能硬割这些地方。
族庖,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换一次刀。因为他不去了解牛的构造,解牛只是一味硬砍乱剁,刀很容易就被骨头卷了刃。
可是庖丁的刀,却已经用了十九年,而且至今锋利如初磨。
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清清楚楚了解牛骨隙之所在。薄刃入宽缝,游刃有余!
学习技法:
对比手法及其效果。
于今启示:
一、看清世界,了解自己。只有懂“道”,才能得“道”。知道自己是鱼,那就选择大海;知道自己是鸟,那就选择天空。你本来是上好的红木,可不要错认成了钢铁,丢到炼铁炉中。
二、切忌蛮干硬干。无论是自己学习做事,还是孩子的教育培养,都是如此。蛮干硬干,累死不算,还收效甚微,甚至可能获“害”。
我们要做小小的钥匙知己知彼,轻轻地开“锁”,而不是挥舞的大棒乱打狂锤,害人害己。
四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所言,得养生焉。”
高手最忌讳的什么?
骄傲!
我们说骄兵必败,我们说得意忘形,我们说登高跌必重。项羽骄傲,错失天下;关羽骄傲,败走麦城;马谡骄傲,街亭失陷;庞涓骄傲,身死马陵。
庖丁虽然解牛数千头,一把刀却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发于新硎”,凭借的是什么?
就是始终的警惕心。
每一次提刀都不会掉以轻心,丝毫不敢大意。尤其到了筋骨交结的地方,更会屏息减速,闭上眼睛,用心感触,全神贯注于此。
只感觉手下微微一动,听见“謋”的一声,骨肉立刻分散如土委地。庖丁心情顿时为之一宽,感觉神清气朗。他提刀而立,昂然自得。最后的仪式感是,认真地擦拭手里的这把刀,把它小心地收藏起来。
学习技法: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于今启示:
一、每到复杂难解之处,须格外小心谨慎,严肃认真。不能大意,有所疏漏,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可享受成功的快乐,但不能得意忘形,要持盈若亏,低调内敛。
庖丁一番话让文惠君懂得了养生。
那么我们呢?
可否能认真地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然后悟“道”、依“理”、谨“行”、藏“锋”,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还是做自己的庖丁吧!
善待自己手里的刀。
(举👍一劳,也是日行一善!谢谢你的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