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音丨不负热爱 奔赴山海

文摘   2024-10-14 20:44   上海  


编者按

高中三年是从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时期,在复旦附中,我们不断成长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一起谱写青春画卷,奏响时代之音。

从2021年9月开始,官微陆续推出了「生」音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附中学子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方静姝  2026届6班

团委学生会广电部负责人,班级文艺委员、英语课代表。曾获「优秀学生」「文明礼仪年级之星」等奖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在上周五的班会课上,高二年级每班都迎来了一位毕业十年的校友,来自不同行业的他们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来到我们班的2015届校友陈爱晨学姐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她带来的主题是:文社科还能学吗?

图|陈爱晨校友分享

讲座伊始,学姐问我们是否有人对新闻学感兴趣,没有人举手。但在分享结束后,围在学姐身旁提问的人群久久不散。

在学姐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新闻人的职责,也感受到了他们的信念。学姐分享了她的采访经历和素材照片。我看到她为了报道书报亭的现状,每天四五点蹲守时,所拍摄照片中的微亮天色;我也看到她在记录抗战时期复旦的迁校历史时,老一辈复旦人眼中闪烁的真诚与欣喜。

这些新闻人们怀着最大的诚恳,他们记录社会中被遗忘的问题、被忽略的变化,也记录那些做出贡献却不被在乎的人,记录那些卑微但是壮阔有力的挣扎和努力,记录那些无奈的离别、温暖的拥抱,和常流的眼泪。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通过学姐的讲述,看到了新闻学细腻的弧光,从而意识到,虽然每一场潮流中有一些专业会被主流判定为“天坑”,但它们不但过去曾经辉煌,在这个社会中更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无论花团锦簇还是门庭冷落,始终有许多人在相信,在坚持,在创造价值。重要的问题始终都是:我们自己的初心。

曾记得有位小说家写过:你没有走错路,你是在等待风的到来。而学姐在课堂结尾引用的一道附中作文题,也可以和这句话互为注脚,她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风会从四面八方吹来,而我们是否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阵风,又能否勇敢地乘风而行。不论文社科还是理工科,对于“能不能学”这一问题的答案,永远不应该来自“他人的标准”,而是来自你我的内心。因为选择了才有机会,因为相信才有可能,只有初心与热爱能带我们走过漫漫人生之路,也只有它才能指导我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身上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灵魂的铸造,而不是知识的灌输。附中文化一直给予我们最大程度上的人文关怀。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时刻让我因这样包容、开放、沉浸的文化氛围而欣喜感动。是在语文课上讨论现代文《妈妈点灯》时,老师谈到 “把具体的人神化,有时是可怕的事”的那一刻;是偶然翻开“附中之声”报纸,看到一位同学以赤诚文字写下对新闻学热爱,而使我出神许久的时候;也是在选修课后回到教室,发现依然有同学沉浸于课上的物理题,在黑板上专注演算的时候。在这些时刻,我相信,我听到了阵阵思想的鼓翼之声。

所以我们也应当相信。

我们应当相信,十年后,当我们踏浪涌入人海,科学界必将迎来勇闯“无人区”的新锐力量;我们也可以是不畏艰难、甘愿深耕基层一线的实践者,努力用汗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此外,还将涌现出更多富有勇气与创造力的表达者,以笔为剑,书写触动心灵的作品,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到那时,我们不仅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更是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故事、共创激荡人心辉煌篇章的国家主人。

时光讲坛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数种可能,附中人明明相代,让我们,许下一个成长的约定。

谢谢大家。

(于2024年10月14日 升旗仪式)




1、微信搜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或Fudan-FZ)即可关注。

2、直接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即可。

如何关注我们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官方号。这里,有你关心的附中人和附中事。欢迎关注复旦附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