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在精神上都是双性的
回溯到神话中,原本存在三种性别,阴阳体、男性和女性:男性来自太阳,女性来自地球,阴阳体来自月亮。人类的体态很完整,有健全的四肢,既可以站立行走,又可以滚动着奔跑。
最初的人类自大、傲慢,太过于强大,对神构成了威胁,于是诸神聚在一起商量约束人类的良策。众神之主宙斯决定,将人一分为二,必须通过性交才能繁殖。从那以后,人类被迫寻找能让自己恢复完整状态的性别相反的伴侣,爱情就此产生了。
爱就是对完整性的渴望和追求。我们追求雌雄同体的根本意义也在于此。
每个人内心中,男性和女性两种特质都同时存在。只不过,社会文化要求我们更多地呈现某种特质,另外一种特质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弱化了。
作为心理治疗师,在精神上应该是双性的。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要求我们有共情的能力,像母亲一样,有能力细心地照料婴儿,回应婴儿的各种需求,这是女性特征。
作为男性治疗师,按照自己的男性特质,好像应该设立框架、规定制度,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如果拥有女性特质,似乎缺少了男性的阳刚、犀利和尖锐,因此,男性治疗师要在自己的内心与女性特质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善解人意地共情来访者。
同样,女性咨询师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应该具有男性特质,要能直截了当地面质和澄清。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完美境界——雌雄同体。如果我想,我可以比女人还要女人;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比男人还要男人。这个目标,对每个人都有一种吸引力,只不过在我们还没达到的时候会感到气馁。
02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会完全共情地理解来访者
在获得完整感的方法中,性是其中一种。坠入爱河的体验并不单纯是肉体的结合,更是一种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的忘形的感觉。这种融合感会因为遇到所爱的人被触发,并因为这个人的存在一直持续。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并不需要爱人一直在身边。正所谓,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我们爱的是如我们所愿的人,即便现实中不发生真实接触,也可以始终保持美好的感觉。爱情最纯美的时刻,就是对想象的渴望暂时得到满足,自我与客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仿佛回到6个月婴儿般共生的状态。
当婴儿被很好地共情、照料和回应,需求充分得到了满足,婴儿跟照料者之间就没有了界限,从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如果这时你去观察熟睡的婴儿,就会感到陶醉,产生无限遐想。
来访者前来咨询,一定程度上就是希望体验到被完全共情的理解,就像一个无助的、没有能力自我照料的婴儿,需要母亲敏锐地觉察他的需求一样,咨询师需要及时看到并给予来访者回应,这样才能使他感到安全和温暖。
每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都需要安全和温暖的感受,个体化的目标就是追求完整性,即把意识和潜意识中不同的精神元素融合成全新的整体的状态。
虽然这个目标不可能完全达到,达到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的人,都有一种不为情感纠葛或强烈冲击所撼动的冲动,以及与事件保持距离的超然意识。
想要达到这种状态,既要投入自己的内在感受,又要保持距离地看着自己:既能不完全卷入其中,又能随时抽身而出。
03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懂得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咨询师就是推动来访者内在精神世界发生转变的外在力量。但是,尽管咨询师有推动力,但并不能替来访者做决定。
有些来访者来到我这里做长程和短程咨询,治疗结束后反馈说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我在高兴之余,也感到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努力,也没有给予什么特别的建议和深刻的鼓励,有的只是倾听。
这种改变的发生,只不过是机缘,可能他已经在痛苦的经历中体验了太多,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而我只不过刚好见证了他的改变。
也有些时候,来访者会在咨询时感到无力,咨询那么久都没有改变,于是咨询师感到沮丧和气馁。其实,这大可不必。我们所做的努力,是为了他以后的转变做的铺垫,他只不过是没有在我们的目光中成功而已。
荣格曾鼓励病人每天抽出时间做练习——积极想象,这是一种遐想的状态,即进入一种解离、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积极想象的时候既要保持意识,又要自由联想,而且要求来访者做这样的练习,必须有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基础。所以,咨询师要选择跟自己匹配的来访者,彼此气味相投,相互有感觉,才容易交流和体验。
当然,咨询师不可能总是找到跟自己匹配的来访者,有时候也会遇到自己讨厌或者完全无感的来访者。而这就是一个契机,因为他正好触动了我们的盲点,如果回避这样的个案,就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
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无利的一面,从而进行自我调整。
04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
通过有态度的内在改变进行复原
如果我们能把潜意识看成跟意识一起发生作用的共同因素,在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考虑意识和潜意识的需求,人格的重心就会发生改变:它不再存在于自我,而是存在于意识跟潜意识之间的假想点。
到达这个假想点的感觉,就像经历了长期没有结果的挣扎后,终于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这不是通过领悟来治愈,不是通过与他人建立新的关系来治愈,更不是通过解决了某个特定的问题来治愈,而是通过有态度的内在改变来进行复原。
平庸的幸福浇灌不出创造的文明,对想象的渴望、对完整性的追求,源自人类的缺失感和不完整感。满足了平庸的幸福,人生就会变得没有追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哪种治疗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的困难,人类需要困难,困难对健康来说必不可少,但困难太过巨大,就会对我们造成困扰。
关于孤独,我们一直有很深的误解,给孤独贴了不少负面标签。这也难怪,因为就连精神分析也是一直注重连接,对独处的积极价值重视不够。
有鉴于此,我们特邀心理学家张海音主讲“精神分析与孤独10讲”,带你重审过于强调联结的心理学传统,发现孤独的疗愈价值;教你学会享受独处,在独处中觉察内心的真实需求,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和审美本能,用第三只眼看世界,舒服地活在当下每一刻。
特惠299元×永久复听,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在独处中走向人格成熟,像康德那样成为自己的帝王。
英国精神病学家斯托尔的开创性著作《创造的动力》将告诉你答案。本书从精分视角探究卡夫卡、梵高、莫扎特、罗素、爱因斯坦等天才的心灵结构、性格特点与精神疾病的内在联系,揭开创造力的真正起源和机制。
《创造的动力》是一部整合精神分析、文学、艺术、音乐和哲学的心理学杰作,不但可以帮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能帮你从心理视角理解社会万象、大众文化、主流观念以及人情人性。懂点文学、艺术和哲学,才能真正连接到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来访,走进来访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