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强读书记(2)——《存在与虚无》

文摘   2024-09-03 09:07   山东  
2015年所写的按语:

这是2006年,我在我所服务的报纸日照日报社《黄海晨刊》开设的一个个人读书栏目,一周四期,至今(2015年)不辍,每期写一本书的读书记,获中国报纸副刊的最高金奖。原本发了也就发了,并没留存电子版,也没留纸质原稿及报纸。年前(2014年)因为出黄海晨刊创刊十五周年特刊,需要对十五年来的重要稿件做梳理,晨刊人员全员发动,从资料室里找出当年的晨刊,翻查的过程中,看到这个最初的读书记,一位新记者读了几篇,表示很有兴趣,主动承担了重新敲出来的工作。非常感谢,但也只同意仅仅敲出2006年一年的就行了,作个纪念。其他的,就让它们与时间一起流走吧。





《存在与虚无》


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在中国,萨特都是一个大有影响的名字,甚至说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是影响不是左右)了整整一代中国青年,大约也算不上夸张。

十多岁的时候,便知道萨特这个名字,“存在先于本质”这句可能经过中国翻译人员加工过的话,在我心里激起了极大的波澜,导致我看问题及做事一度略有偏激,后来的一些事情教育了我,存在的东西未必合理,于是又对后边那个虚无感兴趣,存在与虚无也没有多大分野,合理与不合理也就一步之遥。



读书源于兴趣,对存在主义有兴趣了,对萨特就有兴趣了,于是就想方设法去买关于萨特的作品来看,居然买到一些,如美国学者丹图所著《萨特》(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安延明译),萨特自己的小说集《厌恶及其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郑永慧译),以及各种书刊上的介绍文字,一一读了,更增兴趣,便试图读他的哲学原著,便找到了他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三联书店1987年版,陈宣良译)来读,那个时候我才十七八岁,硬起来头皮啃了一个多星期,啃不明白,干脆放弃。过了几年,我个人处在一个迷惘期,萨特“他人就是地狱”的名言,再次激起我阅读的兴趣,又抱起来这本厚达810页的大作来啃,这次下足了功夫,足足啃了半个月,啃过了一半,可惜,还是在那天书一般的句法中糊里糊涂,只得放弃了,最后怅然放弃阅读的那个晚上,随手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个小诗:“静夜心千结,郁郁气莫舒。会见萨特老,相坐论虚无”。那是1993年10月15日。

我一直觉得,读书有快乐与不快乐之分,快乐的书要读,不快乐的书硬起头皮也要读,譬如《存在与虚无》,不读怎么知道自己根本读不下去。读这本书之前,我曾一度以存在主义者自居,读过后,再不敢这么说了,因为连存在主义的经典都读不下去,还有什么“者”好吹的。

只是,在当今时代,正有许许多多对某些方面一知半解,甚至蒙昧无知的家伙,正大言不惭地以某方面的“者”或“家”自诩呢!



写于2006年3月7日








点击下方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


探索DISCOVERY

许家强,作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纪实等作品千余万字;首倡创建中国新古典主义诗歌流派;获各类文学奖、社科奖、新闻奖百余次;曾在多家报刊开辟时评、读书、旅游、杂文等专栏,获中国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已出版著作二十部,部分进入中国图书畅销榜;山东省首届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获得者。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日照市广告协会会长,山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

读书人许家强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