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载入史册的伟大生态工程,安徽写了怎样的一笔?

时事   2024-12-08 18:25   安徽  


11月28日上午,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种下,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顺利“合龙”。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
这里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
1978年,我国正式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风沙危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三北”工程有三大标志性战役,其中就包括“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如今这片沙漠被一条“绿围脖”给围起来了。
作为一项重大的生态治理工程,塔克拉玛干空白区锁边“合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全球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着宝贵经验。通过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建设,极大强化了北方生态屏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是新时代载入史册的伟大生态工程。
自2010年起,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持续深化对口支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扎实推进系统援疆工程,不断探索契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符合和田皮山实际的对口援疆新路子‌。在新疆治沙防沙过程中,也有着安徽人的身影以及做出的贡献。
安徽通过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等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积极参与治沙,不仅积极助力“锁”住沙漠,也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富民效应。
这,充分体现出“锁边”塔克拉玛干沙漠,既是伟大的生态工程,也是务实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作者|汤 超‍‍‍
编辑|许昊杰
图片|汤超‍‍
  

  最难啃的“硬骨头”

11月下旬,在即将成功实现沙漠锁边“合龙”之际,新疆方面特别邀请安徽的媒体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采访活动。

跟随塔克拉玛干空白区锁边“合龙”主题采访团,来到安徽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至叶城方向沙漠“锁边”空白区,施工人员正在搭建高立式沙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我们先将木桩打入流沙中确保足够牢固,木桩间隔在2至3米左右,再用铁丝在木桩间织成铁丝网,最后把芦苇固定在铁丝上形成阻沙面。”正在干活的当地村民阿力木江说,过去这边的沙尘暴很多,近几年来当地不断地进行治沙防沙,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现在情况好多了

皮山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培及表示,高立式沙障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功能,可以大大减缓风沙的移动速度,减少风蚀作用,从而达到保护附近铁路、公路等重要设施及居民区。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形成了长度约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主要分布在沙漠南缘沿线的叶城、皮山、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县域。其中皮山县有65公里“锁边”任务,11月27日已全部完成。

所谓“沙漠锁边”就是指在沙漠边缘建设一条绿色屏障。

“我们采取‘农户+合作社’运营的方式‘先干后补’,以20元/米的补助标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张培及说。全部完成后,在沙障靠近县城的一侧,明年开春会陆续建起光伏发电站,未来光伏发电站将和高立式沙障共同起到稳沙固沙的效果。

11月28日上午,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可以看到,当地群众正对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锁边”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发起冲刺。随着最后10米沙地栽上宽100米的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顺利完成,将强化当地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瓜篓也治沙

据了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起能锁住茫茫沙海的绿色防护带并不容易。

首先“大”就是头号难题。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沙漠面积的约76%、占全国沙漠面积的约49%,这一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的总和。其中,流动沙丘的面积约为25.84万平方公里,沙丘最高处可达300米左右。

其次,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至80毫米之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在这里造林固沙难度很大。而更让人头疼的是这漫漫黄沙形成的沙尘暴,治理难度大。

当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治沙。目前新疆主要有工程治沙、光伏治沙、生物治沙三种最重要的治沙方式,每一种对应的情况不同。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采用生物治沙的形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为主。

11月27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的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瓜蒌产业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个个金灿灿的瓜蒌挂满藤蔓,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新疆徽岳记瓜蒌产业项目是安徽省重点援疆项目,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公司是安徽省徽岳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去年11月,在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和皮山县政府的支持下,该项目顺利落地皮山县藏桂乡。新疆徽岳记瓜蒌产业项目是一个全产业链项目,涵盖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近15亿元,规划建设瓜蒌种植基地10万亩。

“我们一期已完成1.2万亩瓜蒌基地建设,目前已采收8000亩,收成整体上还不错。”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片区负责人杨锦涛介绍,项目已建设炒货生产区、酿酒生产区、中药材(天花粉)生产区、配套有机肥生产区等厂房。一期项目年产值约2.5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100余人。

种植瓜蒌是生物治沙的一种方式。“这片地以前是戈壁滩、荒地,我们通过整治、改造,种上了瓜蒌,下面套种了花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沙固沙效果。”杨锦涛说。这里的‌砂性土壤很适合瓜蒌生长,有冰山雪水的灌溉,土地连片集中、便于管理。另外这里昼夜温差大,没有病虫害。

并非“终点”

沙漠锁边任务完成后,后期如何对沙漠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相当于在绿洲和沙漠边缘建起一道屏障,阻住了沙漠的流动沙丘向绿洲移动,然而,这个‘边’还需要加厚、加宽,这样,才能更好地减轻风沙对绿洲的侵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锁边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退化天然林修复、天然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开展天然林引洪灌溉,封沙育林等巩固治沙成果。

11月29日,在新疆墨玉县玉西开发区场外输水工程现场,只见清澈的渠水通过输水管网运至沉沙调节池,为下游灌区提供灌溉用水。

该输水工程灌区总面积15万亩,利用喀河机动水、老灌区节水,从皮亚勒玛干渠引水,将所引地表水经沉沙、过滤处理后由输水管网输送至玉西灌区内部各用水节点,为下游玉西开发区灌区6.78万亩新增规划面积供水。

在玉西片区田地里,一株株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犹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毯。

 “我们这里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土地都是沙地,没有水根本无法种植农作物。现在有了这个输水工程,你瞧,我们的小麦长得多好!”墨玉县农业农村局种业发展中心主任艾斯凯尔·佧马力说。

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生态任务,还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

当地将生态治理与沙漠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施特色种养、特色林果、沙漠旅游等。大力发展沙区中药材产业,在柽柳、梭梭行间套种甘草、白刺、瓜蒌、白芍、板蓝根等,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治沙又致富。

皮山县将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结合发展,通过在沙漠里种植红柳、大芸、瓜蒌,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于田县充分发挥当地农户喜欢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的优势,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化。

沙漠锁边“合龙”,不是终点,而是生态建设的起点。

据介绍,新疆将继续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防治为重点,聚焦关键区域,集结优势力量,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进一步增加空白区“合龙”处的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效,努力打造全国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不断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
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声明: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出品|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

更多深度


改革亲历者彭森:面对30年来最疲弱全球经济,市场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链博会上,墨西哥企业为什么要和安徽企业深入聊?

成立60天“搞定”天使轮:在安徽合肥,这并非孤例



淮南日报
在这里看见淮南,更多资讯请下载观淮客户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