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古籍文献

时事   2024-11-08 18:29   福建  






静谧的书阁里,一排排樟木书柜整齐排列,存放于其中的古籍文献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出独特的韵味。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指出:“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阅尽沧桑,斯文在兹。

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置以来,漳州走过了1300多年的历史。而在一本本古籍的文字中,这段岁月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演变成了生动的画面。作为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实物见证,古籍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知识与智慧。然而,在岁月风霜里,古籍面临着严重的损毁威胁,急需有效的保护措施。

近期,漳州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作启动,全面开启了漳州古籍文献征集回归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工程。











史志专家在点校古籍资料。(资料图片)






征集:摸清家底

“绢八百、纸千年”,每一本从时间深处走来的古籍,每一张泛黄的书页,每一处浸润的墨迹,都在无声讲述着最为真实的历史。

“古籍的回收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加持,要转变闭门造车的思维方式,坚持开门修典,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从事古籍整理点校工作十余年的漳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谢茹芃告诉记者,以往古籍的回收保护工作存在较为分散、不成体系等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合搭建起信息互通的桥梁,古籍回收和保护工作才能更全面地展开。

今年6月,漳州市委统战部、市委史志研究室、市文旅局等部门联合成立漳州古籍文献回归与利用工作专班,负责协调、处理海内外漳州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作中涉及的重大事项。

随后,漳州市委史志研究室、市图书馆等联合发出“征集令”,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漳州古籍和地方文献及其书目,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来自龙海区颜厝镇的颜氏后人颜立看到“征集令”后,捐赠了影印版的《双鱼集尺牍汇编》,该书为漳州明末重臣颜继祖的经典著作,主要记载了颜继祖与官员、老师、亲友交往的书信内容。

据《千顷堂书目》《龙溪县志》《漳州府志》等记载,颜继祖主要著有《三垣奏议》《红堂诗集》《双鱼集》等作品,目前已知其存世作品仅有《双鱼集》。

在一次偶然中,颜立得知《双鱼集尺牍汇编》清初嘐古堂刻本现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他几经辗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上查阅到该古籍的电子版,并将其一一保存。

截至目前,专班征集到漳州地区金石拓片、医书、农书、家族谱、侨批、锦歌等地方特色文献资料近万份,特别是征集到记述着先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海而生”的东南亚各国珍藏南洋珍稀史料以及记述两岸“一衣带水”亲情见证的台湾文献丛刊等500多种。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通过联合馆藏出版机构、征集民间收藏、发动海内外专家推荐等方式,进一步确认海内外各馆藏的漳州古籍文献的历史与现状、版本和装帧、收集与整理等情况。

目前,漳州市已初步梳理出古籍文献存目1500余部,如唐代陈元光、周匡物,宋代陈淳,明代黄道周、张燮,清代蓝鼎元、蔡世远、蔡新等人的存世可查著作473部(含志书)。

工作人员在资料室中查阅文献。(资料图片)

回归:重见天日

打开《长泰历代文献辑刊》,里面收集了明代的戴时宗、戴庭槐、林秉汉,清代的叶先登、杨魁植等5位长泰先贤的8种古籍善本数字图书。辑刊全册共有近4000页,重达十几公斤。厚厚的书册下,是长泰作为千年古邑的丰厚历史底蕴。

“这些先贤的著述文献,是长泰开展文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长泰区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叶小秋说,这些名人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长泰的文化风情,对于研究长泰历史乃至闽南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状元故里,长泰区置县千年,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留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古籍流落海外。除了清乾隆版《长泰县志》点校普及之外,其他版本的县志数量极少,使得当地的文史研究工作缺乏更多的文字论据,难以开展。

2021年,长泰区全面启动古籍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让流落在外的古籍文献回归故土。如清初进士,著名史家、藏书家叶先登,其与戴玑首倡并捐百金重修北京漳州会馆;任青州通判时,主修《颜神镇志》,是中国最早镇志之一;在晚年,还参与编纂《长泰县志》。此前,因为叶先登多在外为官,他的著述与记载在长泰本土现存很少。本次回归的文献中,就包含了叶先登的《纪游诗》《木天草》,对于研究长泰乡土文化、明末清初社会生活,以及叶先登施政理念、民本思想、清初诏书形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史志工作人员在漳州市图书馆整理拓片文献。(资料图片)

“编委会通过多方寻求文本资源,尽量找到品相较好、价值较高的善本底本,并采用原大灰度影印的方式,残损页面尽量予以补足,朽蚀文字采用旁注形式予以说明,每种文献都有一份提要,主要是对作者生平和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价值、卷数、版本、钤印等进行简要介绍。”叶小秋说。

为全面搜集整理古籍文献,长泰区委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从长泰县志、漳州府志、闽书等著作中寻找长泰先贤的著述记载,整理出50多位先贤140多种文献典籍存目,通过存目内容,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湾图书馆以及日本国立文库等多个藏书机构寻觅幸存于世的古籍,最终将长泰明清时期5位先贤的8种古籍数字图书,经过整理后正式影印出版。

“如今,大部分著述以在外为多,本土留存较少,在摸底调研中,我们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古籍收存在海外图书馆。但因为版权等问题,实物原本归还难以达成。”谢茹芃说,古籍在回归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活化利用,在提升海内外漳籍华裔华人文化认同、推进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问题,专班正探索古籍数字化回归新途径,通过设置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抽调全市精干力量参与古籍文献和地方特色文献传拓、修复和数字化整理等工作,设立漳州公藏单位古籍文献联合书目,实现现有各公藏单位古籍文献的共建共享。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版《漳州府志》(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杨凌怡 通讯员 林倩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漳州观察》由福建日报社主办

欢迎各县(市、区)报道组、各机关单位宣传干事、各乡镇宣委等投稿!

投稿邮箱:fjrbzzz@163.com


福建日报漳州观察
《福建日报》是中共福建省委主办的机关报,《福建日报·漳州观察》立足漳州,权威解读漳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及时报道漳州区域内的时政、经济、社会新闻,贴心群众、服务民生、服务生活。传播好政策、弘扬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