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飞上天
项目化课程
Part 01
缘起丨背景
我也好想放风筝啊!
我放过机器猫的风筝。
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胜溪湖公园放风筝了呢。
风筝那么大,是怎么做的呢?
“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风筝为什么可以飞的很高?”“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制作风筝?” 收集了孩子们的各种表达和问题,通过梳理和归纳,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风筝都有着玩过的经验并对风筝非常感兴趣。放风筝不仅带给孩子们快乐的情绪体验,也让孩子们萌发了探究、制作风筝的念头。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于是驱动性问题就生成了:如何制作一个风筝?
Part 02
分组|讨论
风筝知多少?
基于孩子们的各种疑问,我们进行了关于风筝的调查,从“我见过的风筝”、“风筝的种类”、“对于风筝我还想知道”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家园互动、亲子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并以绘画、讲述等方式进行分享。
经过调查,发现班里三分之二的幼儿有放风筝的经验,知道风筝有蝴蝶形状、蜜蜂形状、三角形形状等,还能说出放风筝的场景,如胜溪湖公园、湿地、广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放风筝的经验。
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
我觉得做风筝需要绳子。
我觉得需要很大的纸。
要彩色笔、胶带、支架……
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结构,探索制作风筝的材料,在小组谈论中对制作风筝的兴趣更浓厚了。孩子们通过调查讨论,梳理总结出风筝是由风筝面、骨架、提线、放飞线、飘带组成。于是,他们开始在教室里寻找可用的材料……
Part 03
探究丨制作
第一次制作风筝
在第一次制作过程中,幼儿遇到了不会绑绳子、纸张太小的问题。通过讨论将纸张进行了拼接以及同伴互助的方法解决了以上困难。教师支持并及时肯定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做法。
在完成了风筝的制作之后,孩子们特别开心也特别好奇,我们的风筝能不能飞起来呢?我们的风筝可以飞得很高吗?说着,我们带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来到了幼儿园的操场开始了我们的风筝之旅啦!
我们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怎么办?
风筝面的纸太皱了怎么办?
风筝的骨架没一会儿就会掉,怎么办?
我们的办法
放风筝需要风,找个风大的时候放。
用硬一点的纸或者布应该就可以了。
骨架用硬一点的竹签就好了。
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第一次制作和试飞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指南》指出: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我们应当及时捕捉、追随幼儿兴趣点,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争取家长支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Part 04
探究丨试验
第二次制作风筝
小朋友们通过自己放风筝的已有经验发现他们平时放的风筝是布的,风筝面比我们第一次制作的也大,而且风筝的骨架和用筷子制作的也不一样,平时放的风筝骨架很轻,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改良了材料,开展了二次制作风筝。
小组第二次制作
第二次试飞
总结成功经验
01.放风筝的时候需要天气好,有风,跟着风跑。
02.放风筝的时候需要跑起来。
03.放风筝的时候要眼睛看前面,不能看风筝。
04.放风筝的时候,小朋友们距离不能太近,防止绳子绕起来。
05.风筝面要有绳子的那一面朝下面才能飞起来。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放风筝的天气必须为晴天,更重要的是必须借助一定的风力。于是我们把每天的天气预报加上了风力播报,从而判断当日的天气是否适合放风筝,感知自然天气现象与放风筝之间存在的联系。
Part 04
课程反思
在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深度探究,积极为幼儿创造探索的空间,跟随孩子们的脚步适时支持,孩子们不仅在绘本中丰富了对风筝的认知,还通过自主创作风筝、放飞风筝等活动,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针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探索和解决,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表征能力、同伴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END-
供稿|中七班
编辑|董峰琴
审核|文鹏丽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