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胡温平 :帖学为体,碑学为用

文化   2024-11-19 18:28   福建  
点击上方“福建文艺网”订阅


        

从艺有年,我深感书道欲臻妙境,定要读书穷理,所谓“熟读深思子自知”是也。
明清以降,碑帖之争,此消彼长,莫衷一是。
碑帖之争,在文与质,帖为文,碑为质。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即为中庸。了然于此,则碑帖之争涣然冰释。

        

有明中后期帖学式微,病在“流、光、滑、薄”,积重难返。晚明书坛一扫靡弱的帖学流弊,王铎、傅山、倪元璐他们认识到大幅作品与用笔空乏间的矛盾,在用笔上加强了对线条中段的提按顿挫,明显带有碑学特质,从而一扫帖学文弱积习。  
及至康乾之世,董、赵风行,举世因崇帖而书风柔媚。晚清以降,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尊碑抑帖,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起而行之,书风转为雄强质厚。

      

以史为鉴方知得失,碑帖相融,则文质相生。当今的草书创作在传承帖学传统上不遗余力,又在草书线条中融入碑学笔法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我在草书创作上坚持以“帖学为体,碑学为用”的创作理念,尤重点画形质,力求沉着痛快的线条质感,古拙而不失性情的书写张力。张怀瓘在《书断》中对虞世南和欧阳询作如下月旦之评:“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于我心有戚戚焉。为了追求沉着静穆的线条质感,多年来坚持临习篆书,于《散氏盘》用功尤勤。也因此对于蝯叟“溯源篆分”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章法上则以帖学为本,有如临阵布局,讲究随机应变,讲究留白、呼应、阴阳、虚实,于辗转腾挪之处见匠心,尤贵于在性情挥洒中兼具理性的艺术自觉。


此次创作文本是数年前淘得一本线装古籍《唐求诗集》——清人江标影宋本《唐人五十家小集》之一,平日宝爱有加,诵读不辍。创作时以王铎为主,旁及徐、傅两家。得于中则形之于外,兴到处得心应手。 


孙过庭《书谱》五乖五合之说尤洽于草书创作,所谓“五合交臻,神融笔畅。”此次国展草书创作亦是老纸老墨善本书,闲暇之余偶欲书,可谓偶得。



(来源:闽东日报、宁德市文联


福建文艺网(ID:fjswlwx)
投稿邮箱
fjwywtg2022@163.com(文艺信息)

福建省文联官方微信——福建文艺网

投稿文章需提供

作者单位或姓名及联系方式,

有照片需提供原图。

未按要求,

则不予采用。

点个“赞”,文艺范;点“在看”,齐分享


福建文艺网
福建文艺门户网站,多彩的“网上文艺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