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2024年10月30日报道
淮安市纪委监委机关和派驻纪检组上下联动,围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监督推动市中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助推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综合施策,打好护企“组合拳”。督促全市法院持续推进司法护航重特大项目和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建立“法院+工商联”深度协作机制,会商解决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增进法企互信。主动动态调整惠企举措,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保全领域问题,及时出台涉企财产保全工作指引,将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组织干警开展上门送法活动,实地走访企业55次,并在14家企业设立党建共建点。
系统处置,做实润企“创新牌”。督促法院系统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依靠府院协调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处置破产企业财产,着力构建“破中取金”工作机制,破解资产处置变现难题,有效促进了扩大有效投资、化解债务风险、拓展产业空间。市中院牵头与12家单位联合搭建“破中取金”破产资产处置平台,精准识别意向买受人,最大化盘活低效闲置资源。在江苏恒帮、中海华邦破产清算案中,通过该平台准确摸清市场行情和潜在买受人,帮助破产企业出让煤炭替代量、化学需氧量等排污指标27.8万吨,交易金额2100余万元。该案顺利处理,助推总投资额达71亿元的18个生产项目得以立项。该机制也获评全省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典型。不断完善破产财产解封机制。在宝明公司破产清算案中,经多方协调,解除涉案300余亩闲置土地的查封,服务保障总投资120亿元的台华新材料项目落地投产。据统计,2022年以来,通过破产程序,全市法院共盘活房产152.03万平方米、土地177.44万平方米。
融合治理,下好助企“先手棋”。推动市中院打造涉台司法服务新平台。在市台商服务中心成立全省首家“涉台融合法庭”,助推涉台纠纷解决有实效。今年以来对需要协助的119件台商司法诉求,办结率、回复率、满意度均为100%。对3家公司诉某台企处于不同管辖法院、不同审理层级、不同审理阶段的案件进行“并案融合”处理,一次性化解,案涉678万元标的均自动履行。该案被评全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创新保全实质性审查方式,对15件涉台企保全案件依法驳回、转换、释明撤回,涉案标的3230万元;对2件经审查必要性不足的涉台企保全案件,依法裁定驳回保全申请,释放标的420万元,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聚合多元化解纠纷,聘请22名含台商台胞在内的特邀调解员、联络员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共参与化解纠纷367件次,调解成功率达83%;建立“类案推送和示范调解”机制,促成320户业主与台企达成和解。(朱爱军)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