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鑫元基金总经理新人选公布,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原副总于景亮接棒。
于景亮此番走马上任,鑫元基金正走在一个好势头上: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78%,在所有公募机构中排名第一,管理规模也一度突破2000亿元。然而细究之下,这份成绩单背后却埋藏着诸多隐忧。
鑫元基金的发展轨迹,某种程度上是"母债子承"的典型案例。南京银行是银行圈的"债券之王",将其债券投资的基因完整地传递给了这家控股子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鑫元基金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达到704.7亿元和1063亿元。
这种传承也带来了明显的"偏科"问题。鑫元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仅为21.81亿元,占总规模的1.14%,在规模百亿以上的公募机构中垫底。
近几年,鑫元基金又把握住了债券牛市的机遇。之前三年,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固收类产品成为资金避风港。数据显示,鑫元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78%,在所有公募机构中名列前茅。这种亮眼的业绩背后,是其对固收投资的专注和深耕。
2024年三季度,中国债券市场迎来了显著调整。数据显示,债券基金规模出现3400亿元的下滑,货币基金也减少了1500亿元。与此同时,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却分别增长了近1.2万亿元和1800亿元,呈现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大量原本配置债券的资金开始转向权益市场。9月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明显升温,多只指数产品出现"一日售罄"现象,这种资金分流无疑加剧了债市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纯债基金的收益率也在普遍走低,部分基金甚至出现亏损。
虽然近期国债收益率略有下行,但整体债市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城投债、金融债等固收品种的收益率普遍下行,这对以债券投资见长的机构形成了严峻考验。
从龙艺到张丽洁再到于景亮,鑫元基金3年就更换了3任总经理。
新任总经理于景亮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如何维系机构客户的信任。作为一家典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鑫元基金的机构客户占比极高,常年保持在90%以上,最近一个报告期下降到86%,依然是全行业最高的基金公司之一。
高度依赖机构渠道资源在人事变动时会格外敏感。
高管层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影响机构客户的信心。特别是在当前债市承压的背景下,如何稳定客户信心,维持存量资金,成为于景亮面临的一道难题。
除了掌门人的变动,今年固收"大将"赵慧和陈浩也相继离职。赵慧作为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其离职无疑给公司带来不小冲击。
更令人关注的是,另一位固收基金经理陈浩也选择离开,转投财通资管。固收投资是鑫元基金最为亮眼的名片。在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高光时刻,核心投研人才的流失令人惋惜。
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