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生平

文摘   2024-11-29 11:58   上海  

我们一谈到质量大师,都是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外国名字,其实我们中国有一位被称为“中国质量之父”的人,他就是刘源张先生,今天就来谈一谈他。

刘源张(1925-2014),1925年出生于青岛,1941年考入燕京大学,次年去日本留学读书;1946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49年3月本科毕业,并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

1949年7月,前往拜访东京大学石川馨教授,参加石川馨教授的统计工学讨论班,初次听说质量管理。

1950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跟随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戴维斯学习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1952年夏、1953年夏两次参加于斯坦福大学举办由质量管理专家Eugene L. Grant教授的暑期班。

1955年,毕业于伯克利分校,获运筹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重回日本,正式成为日本质量大师石川馨的门生,期间认识了田口玄一。

1956年回国。

此后,刘源张多次给相关部门主讲质量管理,并做了一些开创性事务。195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建立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小组,9月、11月,首次向机械工业企业介绍质量管理方法;1958年,在国营第一棉纺厂,做出“用低级棉纺优质纱”的重大科研成果。

1962年访问鞍钢,问当时总工程师马宾,问鞍钢有多少种报表。马宾说不知道。刘源张建议办个鞍钢报表展览会,没几天,展览会举行了。参观人员一致认为,应该精简报表,提高工作效率。

1963年1月,北京市纺织局组织了首次质量控制讲习班,担任主讲。

1966年-1975年,以“国际间谍”的莫须有罪名被关进秦城监狱,共8年零8个月。

1976年6月,在清河毛纺织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QC小组。

1977年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编写《工艺验证暂行标准》和《工人QC教材》。

1978年8月,向国家经委委员会建议,设立“质量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1978年8月,刘源张老师石川馨来北京内燃机厂视察、讲话。

1978年10月,为国家准备成立的管理质量组织起名,称为“质量管理协会”。

1979年,1月14日-12月31日,发表《谈谈质量管理》系列文章,两周一次发表于工人日报学管理栏目。

1979年1月,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意义”、“用员工质量保证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三全三保”质量理念,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

1979年3月28日,刘源张老师石川馨来北京内燃机厂参加QC小组发表会,并予以点评。次日,石川馨在科学会堂演讲。

1979年8月31日,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刘源张任副会长。

1982年3月,质量大师朱兰来京,在首钢讲质量管理,提出“适用性”的质量概念,刘源张全程陪同。

1985年10月,参加亚太质量组织在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任该组织第一届副主席,第二届改任主席。

1995年7月,当选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

2001年12月1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9月,获亚洲质量网组织颁发的“石川-狩野奖”,狩野纪昭颁奖。

2011年11月,获亚太质量组织颁发的“费根鲍姆终身成就奖章”。

2013年12月,获美国质量协会2014年“兰卡斯特奖章”。

刘源张父亲张祝三,母亲刘菊华,刘源张随母姓,名字包含了其父姓与母姓。

本文由笔者依据《刘源张自传》编写。

推荐阅读

创新可以使我们飞得更高,

品质可以使我们走得更远!


精益工场
分享管理、质量、班组、精益、6S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