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估计对这种看起来不太真实的事情很感兴趣,这个是我们最近一个学员的真实案例,又来了又来了,听起来像营销故事,听我慢慢“胡编”。50万在大厂设计师群体中其实算是一个中位数,不高也不低,相当于阿里p6-p7的水准。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大厂的社招难度可谓是“强人锁男”,一个岗位甚至能招聘1、2年,所以50万年薪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非常高的,换成月薪基本上就是3万+,年终奖10万+的水平。那位了保护该同学的隐私,所以很多信息要做脱敏处理,大家自己分辨就可以了,觉得不真实就当听个乐子就行。这位同学其实早在21年年底的时候就来学习过系统UX课,当时也是刚生了娃,但是又不得不面临找工作的问题。随着课程和作业的进行我们对作品集和项目进行多次的沟通和调整,由于原公司对数据和用户都不太重视,所以作品集里几乎没有可以放的推导过程,所以一方面是告诉她正确的推导思维以及实用的逻辑包装技巧,另一方面课程中的用户研究部分也是成为后面第一份工作做了铺垫。但说实话,长时间的待业对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感觉都很有影响,所以第一份作品集的包装只能说勉强能用。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几乎就没有机会。运气的是,在22年7月份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是小公司,但是公司给到的岗位定位和薪资都很不错,薪资至少涨幅了60%,所以我也支持他去了。如果有印象的朋友在我22年的朋友圈应该也看到过这个聊天记录的影子。这家公司比较重视用户研究、体验,所以在这里他可以发挥出很多她想要做的事以及价值。
入职之后其实就没有太多的交流了,中间也就沟通过1、2次,大概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之后,她突然来问我是不是有模拟面试和求职的服务。诶我想着好像她才入职没几年,又想换工作了?因为年龄问题,其实后期频繁跳槽是不合适的,这次如果真的铁了心要跳的话只能是最后一次,然后看了她发来的测试题和个人资料,发现居然没有包装作品集!倒也不能说没包装吧,但几乎就是把文字图片简单的排列了一下,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不就是几乎没有包装了。但我仔细一看,其实这份资料可以把她的能力展示的比较全面了,文字部分很多,项目的深度和业务的理解上还是挺不错的。大家都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什么都呈现出来几乎就是个悖论,你想在作品集里体现你的业务能力又想体现你的视觉能力,几乎我在市面上也找不到这样的案例来,大部分设计师都是选择后者做视觉包装,毕竟文字就算想写也没那么简单。但是文字再多也不能意味着能力就强,因为她好久没面试了其实在项目的表达和“作品集”能力体现上还是缺少了一些直观的东西,所以我们又连续约了两次模拟面试。再后来就是又进入了一家公司的3面,几乎已经成功了,但最后可惜的是选择了另一个候选者,真的很可惜。然后又是继续面试,不过遇到了一个选择, 是选择去一家外包公司,还是选择等一家中外企的答复,我给的建议是可以等,因为去小公司外包那其实和不找是一样的,最后一个“养老”的机会不要太随便了。
结果这次没有让人失望,虽然等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拿到了好的结果,不算股算下来也有50的年薪。有同学可能要问了,作品集都没包装怎么拿到的面试机会?有几个原因很重要:1.行业对口 2.岗位要求和经验对口 3.外企不在意作品集的视觉表现 4.面试过程表现优秀。这几个原因缺一不可,假如说这个岗位是一家常规的企业,可能连面试都不一定拿得到,在作品集筛选这步就被pass了,而这家外企偏偏就认真的看了她资料的内容和能力呈现。再简单回顾一下她资料里是怎么去体现个人能力的,我给他的建议是你可以结论先行,如果以文字形式体现的话,前期不要先做大量的分析过程,先把你的职责、能力、设计效果说清楚,再展开你的过程。然后是对该项目升级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说明,同时体现出个人对业务的梳理和分析能力。其次对当前产品进行走查,利用访谈、数据分析进行佐证、进一步推导,所以这里体现出候选者具备了用户研究的常规技能,然后将研究出来的结果提炼出目标,进行策略和方案的拆解,我们也可以从资料中看出来应该是进行过实操的,比较真实。
最后的可用性测试、反馈迭代和复盘收尾,这样的一个过程很好的体现出了作为交互体验设计师的能力。在资料里的b端相关的UI界面虽然包装的不多,但也能看出来做的比较成熟了,凑巧的是招聘方不在意这些基本UI的视觉。所以,不要总是被自己的年龄和现状所局限,机会总是在有准备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