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子豪
导师:吕松涛教授
指导老师:葛冬冬教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生格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021年07月,荣获长沙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2023年12月,荣获2022-2023学年“管理人才单项奖学金”;
3.2023年12月,荣获2022-2023学年“优秀研究生”;
4.2024年05月,荣获2022-2023学年“优秀团干”;
5.2024年07月,荣获长沙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6.2024年10月,荣获“国家奖学金”。
1.2022年06月,研究成果入选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
2.2023年12月,荣获湖南省第十六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3.2024年03月,荣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铜奖”;
4.2024年06月,荣获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优秀成果奖”、“最佳展示效果奖”、“最受观众欢迎奖”;
5.2024年06月,荣获第七届TIM会议研究生学术演讲比赛“First Prize Winner”;
6.2024年06月,荣获2024世界交通大会“推荐墙报”。
2024WTC团队
2024创新成果展
入学以来,本人一直致力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耐久性研究及绿色沥青材料研发等工作。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本人一作SCI论文7篇(中科院一区4篇,二区2篇,三区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重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横向课题6项;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在世界交通大会、交通基础设施和材料国际会议、全国路面材料力学与数值仿真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上多次进行汇报并获奖。并且,本人担任了Fuel、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Materials等SCI期刊审稿人。
首先,恭喜您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这份荣誉,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首先,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让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继续投入科研工作的激励。非常感谢导师吕松涛教授、葛冬冬教授和路面团队各位老师与小伙伴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深知,在耐久性沥青路面工程领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我将为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有哪些人或事对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您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在科研创新上受导师吕松涛教授、指导老师葛冬冬教授的指导颇多,他们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无私奉献,还一直鼓励我去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与学术会议,这使我不断的挑战自己、开拓视野。“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这三句箴言一直鞭策着我前进。
在学习之余,您是如何平衡学业、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的?您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总会觉得压力山大、身心俱疲。为了缓解压力,我会每天坚持运动,如打篮球、跑步、骑行。这些活动看似平凡,却能让我从中获得放松的乐趣,尤其是在骑行中,总能让我暂时忘却科研的紧张,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重新焕发科研活力。酣畅淋漓的运动让我能在科研与生活之间找到舒适的节奏,继续投入到学术工作中去。
在您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困难或挫折的时刻?您是如何保持积极心态,继续前行的?
在科研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一些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在修改审稿意见时,经常使我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写的论文“一无是处”。自我质疑之后会立刻冷静下来逐条阅读审稿意见,并将建议进行分类,抓关键点。面对那些复杂、甚至有些“刁钻”的审稿意见,我会及时向导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往往能帮助我理清思路,有时也会让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调整中,逐步完善论文,不断接近期望的成果。尽管过程艰难,但我渐渐明白,审稿意见不仅是对论文的改进要求,更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一次次磨练与提升。正是这些反复修改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在面对批评时保持冷静和专注,也让我在科研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对于正在为申请国家奖学金而努力的其他同学,您有哪些建议或心得可以分享?
在开展研究前,多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导师往往在科研方向和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帮助我们依托工程难题,凝练科学问题,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研究课题的核心问题,并为试验方案提供宝贵的建议。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对于导师进行反馈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校正研究方向,尤其是在面对瓶颈时,导师的指导往往能够带来突破性思路。及时与导师沟通不仅能优化研究的各个环节,还能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是成功开展研究的关键一步。
您如何看待团队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在您的学习或研究过程中,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您印象深刻?
在科研的道路上,能遇到如此优秀的路面团队和导师是一种幸运。吕松涛教授和葛冬冬教授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路面团队的各位老师和小伙伴们也在学术上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共同经历了实验的起伏、分享了研究的喜悦,在一次次的合作与交流中,不仅让我提升了科研能力,更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与温暖。
硕士期间,师兄师姐会在我面对困难时,会及时的提供宝贵的建议,帮助我及时解决问题。现在,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将自己曾经获得的帮助传递下去,给遇到困难的师弟师妹们提供支持与建议。无论是实验细节的微调,数据分析的思路,还是论文写作的技巧,能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这种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回馈,让整个团队更具凝聚力和成长力。
路面团队让我明白,科研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集体智慧的凝聚。我无比珍视这段宝贵的经历,并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对我的帮助和激励。未来的科研路上,我会继续与团队并肩前行,不断探索,为我们的研究领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文 | 琚子豪
排版 | 陈健霞
审稿编辑 | 韦满
指导编辑 | 李琛
审核 | 周浩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