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巴黎圣母院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科技   2024-09-26 20:01   四川  

2019年4月15日,大火突起,包围了拥有85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自此,巴黎圣母院漫长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开始了。


如今,5年过去,巴黎圣母院终于要回来了。根据法国官方的预计,在今年的12月8号,公众就能重回巴黎圣母院了。但整个修复工程则预计要到2029年至2030年才算真正竣工。


为何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如此漫长,它又为何如此重要?前几天,我游览了欧莱雅集团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巴黎圣母院公共修复机构联袂呈现的“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从中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场有关巴黎圣母院建造、火灾与重建的增强现实(AR)展,其中不仅有4件首次来华的巴黎圣母院珍贵文物,更通过AR技术让我们能够亲眼目睹巴黎圣母院从12世纪建立之初到数百年后今天的巨大时间跨度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结合展览,欧莱雅还发起了一场特别的青少年科学艺术赋能之旅,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科普导师、第19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陈玉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刘希言和建筑学科普博主何老师这三位来自科技、建筑、艺术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青少年科艺美育赋能者的身份,引领着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中的女生们,以及“有意思青年”的青少年们,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科学美育之旅。



从艺术、文化到建筑、科技,乃至更多,跟我们一同感受这场活动,云游这个展览,相信你也会深刻理解到,为何巴黎圣母院能成为法国乃至世界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让我们和科技女生们一同接受一次科学与美育的熏陶,打开通往多学科知识宝库的大门,解锁巴黎圣母院的多维之美。



历史与未来、科技与艺术、个体与世界的对话将在这里上演,而美将成为所有人共通的语言。


从艺术到科学,了解不为人知的巴黎圣母院


大部分人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是雨果笔下凄美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巴黎必去的地标建筑。


但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仅是中世纪艺术和建筑技艺的见证,更融入了当时人类的科学思维。


巴黎圣母院最令人深刻的景象之一,就是巨大的圆形玫瑰花窗:瑰丽的彩绘玻璃以放射状镶嵌,繁复的形态恰如一朵绽放的玫瑰,当阳光透过玫瑰花窗洒在内庭,整个空间便折射出了五彩斑斓的光影,显得明亮而美丽。


圆形玫瑰花窗 | 图虫创意


历史赋能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刘希言老师则告诉我们,玫瑰花窗并不仅是美观的装饰,实际上它们还是一幅幅精美连续的画作,主题既有神话传说,也有记录当时月历农事的画作。13世纪时,欧洲民众识字程度不高,而玫瑰花窗的彩绘,成为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一条有益的途径。



在这次的展览上,我们还亲眼见到了4件来自巴黎圣母院的珍贵文物,最特别的就是其中的一只滴水嘴兽。


上图是来自南侧山墙的一尊带叶饰头像,雕刻于19世纪。下图为滴水嘴兽。


刘希言老师向女生们介绍道,滴水嘴兽实际上是圣母院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将雨水雪水引导到远离外墙底部的位置再排出,避免雨水侵蚀墙面和屋顶,滴水嘴兽也是哥特式建筑的一种常见的建筑部件。今天我们看到的滴水嘴兽已经不是圣母院初建时的样子,而是十九世纪中期圣母院修复时重制的,当时的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从古代神话和中世纪传说中吸取灵感创造出许多融合的奇异形象,一共有50多尊形态各异的滴水嘴兽在圣母院外墙和飞扶壁上。其中比较常见的形象,包括龙、狮子等,当时的人们期冀它们可以驱赶邪恶,保护圣母院的神圣与纯净。


屋顶流下来的雨水会通过嘴上的孔洞排出


如今,这些艺术与技艺融合而成的雕塑原件有的已经从实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因为它们大多在历史长河的风吹日晒中受到了损坏,目前圣母院使用的多为以原型制作的复制件,原件则收入博物馆。也正因如此,这尊在巴黎矗立数百年的雕塑,才有机会跨越重洋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为我们展现着它们的美与故事。


巴黎圣母院跨越数个世纪,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重建。这也导致,圣母院融汇了多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实际上,每个时期的巴黎圣母院都是不同的,在代代建筑师和工匠们的巧手下,焕发着不同的光彩。



建筑和艺术科普博主,建筑力学赋能者@何老师在发呆告诉我们,巴黎圣母院最为标志性的高耸尖塔在18世纪中期就被风吹坏而拆除了,我们后来见到的尖塔是19世纪的大修复时才由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主持重建而成。这位天才设计师认为:“修复一个建筑不是维护、修补或重建;是指恢复建筑在特定时期或许根本不存在的完整状态”,这也正是他力排众议重建钟塔的原因。


高耸尖塔 | 图虫创意


有趣的是,《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故事灵感或许也正来源于圣母院的重建。在当时一名雕刻家的回忆录中,记载着当时的重建工地有一位孤僻的驼背石匠,他姓名不详,看起来也不太合群。而这段时间,正与雨果构思、收集资料的时期所重合,或许雨果刚好遇到或听说过这位驼背工匠,而后将他写进了自己的故事里。


另一种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卡西莫多形象的灵感来自于钟楼上的石像鬼雕塑。


无论“卡西莫多“是否参与了此次重建,这座尖塔终于是拔地而起了。而它高耸、宏伟的尖顶也让巴黎圣母院显得更为华丽、壮观而浪漫了。


这种尖顶的设计,不仅仅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实际上也暗藏了着当时的工匠们对于科学、科技的思考。现代力学赋能者,同时也是第19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陈玉丽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巴黎圣母院尖顶设计中所隐藏的力学知识。



原来,哥特式的尖顶不仅在艺术性上具有独到之处,在力学上也具有十足的巧思。相比于之前的罗马式圆拱,尖拱的结构能更有效地将结构的力量向下和向两侧分散,这样就减少了墙体的横向推。尖拱的结构优化了力的分布,提高了建筑的承载效率,而在这个基础上,建筑就可以建得更高、宏伟,墙体也可以更薄,甚至还可以在墙体上开设大面积的彩窗。玫瑰花窗,以及哥特式建筑内明亮、神圣的氛围都因此而来。


图 | 图虫创意


力学的精致巧思,让艺术与建筑的美有了着身之处。


而如今,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深入拆析背后的力学知识,才能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圣母院原始结构精华的基础上,让它更为稳固,也更美。


这也正是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如此漫长的根本原因。陈玉丽教授说,修复者们需要深入了解哥特式建筑背后的力学原理,才能借助现代科技实现它的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声学修复也同样复杂,陈玉丽老师也为我们解释了背后原因。原来,巴黎圣母院还承载着大量的音乐会和文化活动,因此声学修复就需要考虑这些不同活动对于场景的需求,优化空间的声学环境,让声音的传播能清晰而自然,适应不同类型的表演和活动。



巴黎圣母院的美,是视觉上,也是听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如今,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这座人类历史上的瑰宝也将一直为我们、青少年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美的震撼。


用美的语言,搭起科学和艺术的桥梁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女士在活动现场分享到,“艺术与科学,就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共生,相互成就。科学与艺术的碰撞,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连接着不同的文化与心灵,赋予美跨领域融合所带来的更深刻的内涵。”


巴黎圣母院的美是主观的,是每个人在仰望它的宏观尖顶、瑰丽花窗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受。但同时,它的美也是客观的,这种美的背后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科学、技术知识构造起的丰满内涵。这些跨学科的知识,撑起了巴黎圣母院美的骨架;而瑰丽、繁复、宏伟的建筑、装饰们,为这份美填充起饱满的血肉,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巴黎圣母院便拥有了艺术与文学与科技交融的多元之美。



而欧莱雅此次策划的展览与活动,也是用AR科技为桥梁,让更多人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极限,以巴黎圣母院为载体,进入到这个美与科学交融的瑰丽世界中来,从这些或客观或主观的美中,汲取更多强大的、触动心灵的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展览策展人朱晓云分享道:“本次展览运用了 AR 科技,连接起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与情感交流桥梁,让更多人能深⼊感受巴黎圣母院跨世纪、跨国度的美。这种将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之美相结合的体验,为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亲身学习的机会,让美育种子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这种将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之美相结合的体验,为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亲身学习的机会,让美育种子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欧莱雅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美育熏陶与教育,能在下一代青年的心中埋下科学与艺术的种子,让她们能在未来也能成为美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守护者。



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科普导师陈玉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刘希言和建筑学科普博主何老师这三位青少年科艺美育赋能者的带领下,青少年们也将汲取榜样的力量,在艺术、建筑、科学乃至更多领域中找到自己对于美的追求,而在未来传承科学与美的精神,而后成为新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艺术是美的,建筑是美的……但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历史、科学、技术等等也是美的。但,“如今的科学教育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还注重培养对科学之美的认知,以此激发青年的科学直觉与兴趣。通过此次科学教育与美育的创新融合,我们希望能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理论与公式并不枯燥,只要用心感悟,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科学的艺术之美。“陈玉丽教授这么说道。


而通过这次的活动,青少年们也自此打开了通往多学科知识宝库的大门,不仅解锁了巴黎圣母院的多维之美,更超越冰冷的公式与数据,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科技背后的美。这正是欧莱雅一直以来的追求。


无论如今的博物馆第一课互动,还是过往“科技女生赋能计划”项目开展的“女科学家的科普课”、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仪式现场观礼、世界环境日特别活动,以及Youth Fun等等活动,欧莱雅始终重视青年的赋能,也在为青年们呈上一次又一次的科学美育体验。


正如兰珍珍女士曾说的,“一直以来,欧莱雅重视青年的赋能,并积极携手各方伙伴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成长平台。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我们希望能够带领青少年深入其中,让科学成为探索美的钥匙,让艺术成为表达美的翅膀,并让女科学家等榜样力量持续显现,助力青少年群体成为未来探索美的领航者,在各个领域实现科学精神‘一代耀一代’的传承。”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广告-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