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卖爆了!有人订购几十盒,不少滁州人爱吃......

民生   2025-01-22 20:11   安徽  

《非遗里的滁州年》系列

滁州这个年味美食

  香香香迷糊了!

2025年乙巳蛇年,是“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作为千年古城,滁州非遗文化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捺都汇聚着时代的精华。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滁州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76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项、省级29项、市级83项;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 387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2人、市级66人。


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到来之前

即日起

本报新媒体平台推出

“非遗里的滁州年”系列


聚焦滁州与年俗、年味相关的

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通过记者探访的形式

讲述非遗故事

展现滁州年俗

弘扬传统文化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

了解“香香香迷糊了”

滁州年味美食——甘露饼

揭秘省级非遗天长甘露饼制作技艺



甘露飘香季  年味最浓时
















进入农历腊月,天长市老市口一家中式糕点店——志桃糕点店,每天一开门,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是,顾客大多购买的都是地方特色、充满年味的糕点——甘露饼。


甘露饼制作工艺

与天长孝文化、天官画

同为天长市3大省级非遗项目

如果与年俗、年味联系最紧密的

莫过于甘露饼

甘露饼“形如牡丹,白似冬雪”

吃起来松脆酥嫩、入口即化

因清代道光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

认为如得甘露

被赐名“甘露饼”

摇身一变成为皇家贡品

随着时代发展

这道皇家美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当地人一道充满年味的特色糕点

“在春节前总要买一点尝尝味道,再给外地的亲友寄上两盒,也让他们回忆家乡的老味道。”刚刚买了十几盒的周女士说,过年期间,老天长人都会吃上一口甘露饼,既是家乡记忆,更是年的味道。


在志桃糕点店内,甘露饼非遗传承人39岁的胡晓林正忙着制作甘露饼。“一年就中秋、春节两个节前后会做,除非有预订。”他告诉记者,因为是传统技艺,所有甘露饼没有任何添加剂,保质期很短,为的就是对传统美食文化进行传承。

“甘露饼成品看着不大,但是制作工艺却很复杂。”胡晓林一边制作甘露饼,一边介绍制作工艺。在完成和面、揉面、切面这些基础工序后,将面粉加油加糖和水拌匀,擀成薄如明纸的酥皮,再进行九层折叠,叠成花的形状。随后,在锅里放入猪油,待到油温适宜,放入煎炸,只见酥皮层层绽放,犹如出水的芙蓉、盛开的牡丹。初胚冷却后,用面粉筛将糯米粉和白绵糖配制成的“霜粉”均匀铺洒在上面,最后缀以青梅红丝,甘露饼就算做成了。

刚刚给顾客装完几盒甘露饼后,胡晓林的妻子蒋开艳走过来说:“做甘露饼一般要两天,第一天做初胚,第二天撒霜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好甘露饼的形状,像一朵绽放的白牡丹。”

因为纯手工制作,工艺繁琐、要求高、耗时长、费体力,所以父母辈已经不再从事甘露饼制作。作为家庭式传承,胡晓林子承父业,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和妻子一起共同从事甘露饼制作。

说话间,胡晓林又接到了一通电话,说是要订购几十盒。“春节前后每天订单不断,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几百盒,实在忙不过来。”他笑着说。


甘露饼不仅因美味可口而备受赞誉

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已成为天长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它曾多次荣获安徽省优质古传明细糕点的称号

2017年甘露饼制作技艺

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为了解天长人文风物的重要窗口















Happy Spring Festival



一项项非遗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串联起我们对年的记忆与向往

当这些非遗一出

咱滁州人过年的DNA就动了!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快一起来感受

非遗里的滁州年吧~


出品:滁州日报社“冲锋豹”工作室
文字/视频:王琼、霍娟、周砚池
出镜:刘鑫鑫(见习)
初审:张璇
审核:王琼  审签:张翔
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滁州在线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

滁州在线
为用户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和服务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