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势探讨和个人操作,在这几篇文里,有需要的读者可以看:《眼下该不该卖掉你的房子?》《当前,什么样的房子必须要卖掉,什么样的房子又要防止错杀?》《“14号文”将是中国房地产的重大分水岭》。我本周会撰写“当房价不涨了,刚需还买不买房”的逻辑框架,针对入门级的刚需小白,有需要的童鞋可以私下交流。
上篇文章说,6月的数据会好一些《收拾收拾,继续“唱”六月》。现在看,跟预想的都差不多:有好一些,但不多。市场呈现出来的特征,我认为我先前的推演,依然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但现在这个时候,的确有些话也懒得说了,很多争论没什么意义,不如埋头自个儿赚钱。
市场对6月有很高的预期,一是4.30的ZZJ会议精神,到5.17落地,那么,政策到底有多大的效果,6月份的市场能展现的七七八八了。但怎么看待,是个小学问。
比方说看成交量。深圳上半年新房成交1.2万套,下跌25%;二手房成交2.1万套,上升32%(有些数据给大家做收藏用)。
注意,还是这个成交结构的问题,二手房放量上升,新房放量下跌,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支持政策,主要都是想让人们去买新房的,但是看起来购房者不买账。不是现在,是一直这样,也不是一城,主要城市都这样。这样显而易见的政策与市场的严重背离,人为的被忽视了。
所以,分析新房和二手房成交结构“畸变”,是最重要的切入口。分析到位,才可以给未来的政策调整做出正确的指引。
方便讲,用全国的数,去年全年新房:二手房数据在《二手房成交大幅上升的“B面”》里写过了——新房成交下跌8%,二手房成交增长43%,这里就只讲今年。
看这个百强房企成交走势,有代表度。6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389.3亿元,同比降低16.7%,单月业绩规模……没眼睇——2024年6月的业绩仅相当于2021年高点的34%,持续猛烈下滑。上半年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8518.3亿元,同比降低39.5%,降幅收窄了一点,但是还是……没眼睇——基本上还都在40-50%区间。
这说明了,尽管政策着力来支持新房市场,希望购房人拿出钱来去买新房,但是依然没有挡住新房的持续下摔。
而如果我们把二手房的同期成交对比上来,新房的成交下摔就会更显尴尬。
这是中指的数据。1-5月,重点25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下降12.9%,显著低于同口径下新房成交套数42.7%的同比下降幅度。
四大一线城市是典型代表,二手房普遍要比新房猛的多,这其中有本身的历史原因,但是市场结构分化是更重要的原因(数据上可能不一致,但用来判断事实是足够了)。
兜兜转转,回到上面深圳的新房VS二手房对比,就更有感觉了。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1.8倍,差距近几年最大。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政策救的是新房,但是买家涌向的却是二手呢?
答案越来越容易找到,随着价格数据的透明化。
两个原因,一个是价格对比,一个是期房的风险。这两个事实,实际上已是众所周知,但越来越多的数据,更加支持了这样的论点。
期房的风险,大家都明白,一方面是开发商频繁违约暴雷,打击了买房人购买新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新房交房时间等待太久,性价比下降——这一点在牛周期的时候不是问题,但在精打细算的熊周期,是很大问题。
但是价格对比,非常有冲击力。我们看看。
看中指全国的数据。6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14762元/平方米,连续26个月环比下跌,6月同比跌幅为6.25%。同期,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42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5%,同比上涨1.50%。整个上半年,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3.61%,跌幅较2023年下半年扩大0.87个百分点。新房价格累计结构性上涨1.24%(豪宅因素),涨幅较2023年下半年扩大0.99个百分点。
这个已经把原因讲得很明白了,支撑了上述成交量的变化:相比于新房,二手房的价格跌得猛,很猛,自由落体一般的猛。如果你去看新房和二手房的价格曲线对比,会看到前者还偶尔能“反弹”一下,后者是一直右下方滑行。
用深圳的数据来看,新房价格的数据现在交易者们都已经不再关注了,因为“失真”太高。但是看二手的话,曲线是非常明显的。乐有家门店成交数据,6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均价6.05万元/㎡,环比下跌4%,同比下跌15%——搞什么?1年又跌了15%!15%,多么的可怕(3年跌了多少你们往前翻),不要再说房价没怎么跌了,有没有跌到你的心理价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不符合事实,跌再多也总会有人觉得还是贵,但4-5成的下跌那放到哪里都是很大很大的崩P。
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以上的事实在说明:新房的“限价”政策,是影响新房销售量上不来的最重要原因。二手房的“自由定价”,恰是促动去年以来二手房成交量大升的直接原因。进而,它导致了政策期望和市场表现的背离。你出台的政策是为了让大家去买新房,进而盘活所有问题,但是实际效果达不到,开发商依然是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中,二手房业主成了最大的对手盘——就像现在的茅台公司和经销商/黄牛党的关系一样,市场上的二手茅台全部成了对手盘。
解决方案我想也自然出来了,如果政策希望购房人去买新房的愿望能够有效落地,那么,首先必须要解除新房的“限价”政策——破掉上下不得超过15%的浮动定价,哪怕因此会产生大量的QT事件。然后,再让开发商自己去解决期货/现货销售的问题,那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政策去干预,政策只需要做好确保交楼的风控就好。熊周期里,如果开发商产品做的不咋滴,又搞期房好几年才交楼,很容易就被卖现房的开发商打趴下,自然输掉份额。进而,这个政策逻辑和市场逻辑就会得以理顺,购房者的目光会被牵回“产品更好但价钱又很划算”的新房市场来。
只有他们重新主动的回到新房市场,余下一切问题——开发商流动性危机、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地方财政的弥补、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房价的止跌回稳,乃至居民信心的恢复等等——的解决,才能够得以展开。是的,房地产是基础,这已经是不需要遮掩的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