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SCI论文发表情况
1
NCF1-R90H位点变异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源性骨桥蛋白(SPP1)促进SSc-ILD新进展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
最新IF:20.3分
2
通过工程益生菌时空递送双纳米抗体以靶向肿瘤衍生的外泌体来逆转肿瘤免疫抑制
ACS Nano 杂志
最新IF:15.8分
近年来,针对特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已广泛用于免疫检查点治疗。然而,在肿瘤部位递送治疗性抗体面临肿瘤渗透性差的挑战。同时,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DE)也会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不佳。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工程化益生菌的双抗体递送系统(ENZC)。通过近红外(NIR)光照射,以细菌时空裂解的方式控制该系统在肿瘤部位释放抗PD-L1和抗CD9纳米抗体。研究发现ENZC通过靶向TDE,可以实现逆转肿瘤免疫抑制,重塑免疫微环境,达到促进肿瘤坏死和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该研究为肿瘤外泌体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显示了工程化益生菌靶向系统在抑制肿瘤转移和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方面的潜力。
3
GLP-1类似物伊诺格鲁肽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试验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最新IF:14.7分
内分泌科朱大龙教授团队(第一作者朱大龙、王维敏)报道了伊诺格鲁肽注射液(Ecnoglutide)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入组145名在经至少3个月饮食运动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仍未有效控制疾病的中国成年2型糖尿病受试者,受试者被分为四个研究队列,分别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剂量为0.4 mg、0.8 mg、1.2 mg的伊诺格鲁肽注射液(Ecnoglutide)以及安慰剂治疗20周。受试者的基线平均HbA1c为8.55%,第20周后,伊诺格鲁肽0.4 mg、0.8 mg和1.2 mg组HbA1c与基线相比分别降低了1.81%、1.90%和2.39%,安慰剂组为0.55%(P <0.0001)。伊诺格鲁肽总体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和便秘。此研究是是偏向型GLP-1分子在全球的首个II期研究结果,结果揭示了伊诺格鲁肽(Ecnoglutide)在2型糖尿病领域的治疗潜力。
同样由朱大龙教授牵头开展的伊诺格鲁肽单药治疗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也已顺利完成,研究结果已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糖尿病国际大会上发布,展现出了同样优秀的结果,未来会为国内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4
强直性脊柱炎韧带骨化的新机制
Advanced Science杂志
最新IF:14.3分
脊柱外科骨科钱邦平、邱勇教授研究团队(第一作者王开阳)创新地揭示了强直性脊柱炎(AS)韧带组织与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是韧带与骨组织的串扰导致AS发生病理性骨化的新证据。
EVs中的IL-17A可以激活JAK-STAT3通路,从而刺激AS韧带中MMP14的表达,且MMP14的过度表达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和其他细胞的骨架和机械信号传导发生变化。AS患者韧带部位干细胞的骨架和机械信号的改变可导致病理性新骨形成;抑制 IL-17A活性和EVs内吞作用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病理性新骨形成。该研究表明韧带衍生的EVs和IL-17A在推动病理性新骨形成具有潜在作用,因此靶向EVs可能成为延缓AS中异位骨化的一种新方法。该研究发现了AS病理性新骨形成的新证据;揭示了AS韧带组织EVs作为成骨发生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韧带组织与骨组织的串扰作用是导致AS发生病理性骨化的新证据;为破译EVs在AS病理性骨化的机制提供了潜在干预靶标。
AS韧带组织EVs提取与功能
PubMed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308181/
5
二氧化铈纳米酶与姜黄素协同作用,通过抑制铁死亡和炎症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心脏损伤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杂志
最新IF:11.4分
心血管内科徐标教授、全科医学科沙杜鹃、倪杰教授团队(第一作者蒋陈晓)通过自组装方法,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将二氧化铈纳米酶与姜黄素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纳米酶复合物(CeCH),用于抑制脓毒症引起的心脏损伤中的铁死亡和炎症反应。该CeCH复合物展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样和过氧化氢酶(CAT)样活性,可有效清除ROS,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姜黄素成分赋予其抑制铁死亡的能力,从而逆转RSL3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由于二氧化铈纳米酶和姜黄素的联合治疗,CeCH纳米颗粒(NPs)还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从而减少体外炎症反应。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中,CeCH NPs能够有效抑制铁死亡,逆转炎症,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显著缓解心肌损伤并恢复心脏功能。结论:通过简单的自组装策略将铈纳米酶和姜黄素结合而成的CeCH复合物,在抑制铁死亡和炎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有望成为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心脏损伤的应用方案。
6
三手烟暴露促进小鼠和人类胃肿瘤的发展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杂志
最新IF:10.3分
消化内科邹晓平、王频教授团队(第一作者蒋成飞、陈凌雁)研究表明三手烟(THS)暴露显著增加了自发性胃癌CC036小鼠模型的胃肿瘤发生率,并在其原代胃上皮细胞中诱导了细胞外基质(ECM)基因的过度表达。来自CC036小鼠的THS基因标签在人体胃癌中具有临床价值。此外,THS诱导了上皮-间质转化(EMT),为THS引发胃癌提供了潜在机制,并在THS处理的人体胃癌细胞系中增强了致癌特性。
研究首次探索了短期THS暴露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EMT程序的激活可能是其潜在机制。对THS暴露相关癌症风险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制定烟草相关疾病的新预防和治疗策略,并为制定有关THS污染控制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等弱势群体。
实验流程图
PubMed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55676/
7
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无辐射脊柱侧凸评估系统
eClinical Medicine杂志
最新IF:9.6分
脊柱外科朱泽章教授、医学大数据中心李武军教授(第一作者何中)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照片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无辐射评估系统Swin-pix2pix。Swin-pix2pix模型在生成器的UNet-256结构中用Swin模块替代了原始pix2pix模型中的下采样卷积层,使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来捕获长距离依赖关系,增强生成器的全局感受野,从而更好地学习背部照片的丰富特征信息,在多个外部测试数据集中展现了优异的性能。该研究为未来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及家庭中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及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8
胫骨骨折手术模型小鼠中小胶质细胞通过清除兴奋性突触引起记忆功能障碍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
最新IF: 9.3分
麻醉科顾小萍教授团队(第一作者李墅明、刘欢)通过整合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发现补体级联反应和小胶质细胞吞噬相关信号通路在POCD小鼠模型中被显著激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许多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手术过程通常会导致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元低兴奋性,而这两者是否共同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需阐明。手术后,补体C3在突触前成分中显著增加,补体C3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过度吞噬兴奋性突触蛋白,导致兴奋性突触传递功能下降,引起模型小鼠记忆缺陷。通过基因敲除C3ar1或抑制p-STAT3信号通路,研究团队成功预防了神经元低兴奋性并减轻了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障碍。因此,C3aR及其下游的p-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缓解POCD的潜在治疗靶点。
9
乙肝核心抗体可作为评估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指标Virulence杂志
最新IF:5.5分
感染科吴超教授、黄睿教授团队(第一作者王健)利用江苏省多中心慢性肝病队列,发现乙肝核心抗体水平(anti-HBc)与长效干扰素(Peg-IFN)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证实Peg-IFN治疗12周时anti-HBc水平较低的慢性乙肝患者更易获得HBsAg清除(临床治愈)。该研究纳入189例接受Peg-IFN治疗48周的慢性乙肝患者,27.5%的患者获得临床治愈。Peg-IFN治疗12周时,低anti-HBc水平患者在后续治疗中,HBsAg水平下降更显著、HBsAg清除率更高。通过联合基线HBsAg和治疗12周anti-HBc,可识别78.9%的患者未来可获得临床治愈。
10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最佳时机
Spine Journal杂志
最新IF:4.9分
脊柱外科邱勇教授团队(第一作者王斯年)对54名完成生长棒治疗的早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观察,重点分析了初次手术年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初次手术时年龄的增加与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初次手术年龄较小及生长棒延长手术次数增多可能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ROC曲线分析确定了最佳年龄界值为71个月。因此,建议尽可能将生长棒治疗的开始时间推迟至六岁以后,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改善治疗结果。这项研究为生长棒技术在早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旨在提升这一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
长按二维码关注
南京鼓楼医院图书馆
微信号:glyylibrary
电话:60680 / 6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