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0月,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 什么是M1、M2?M1、M2剪刀差意味着什么?
M0
基础货币,M0=货币发行(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库存现金。目前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在银行体系外的现金,是货币构成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
M1
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仅次于M0,可以理解为手上的钱以及在银行账户上可以随时提取的钱,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M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M0+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流动性偏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不能直接提现,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够转变为购买力。M2同时反映了经济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还可以体现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M1、M2剪刀差即:M1增速 - M2增速。当剪刀差为负(M2增速>M1增速):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投资意愿降低,市场上的流动性会面临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剪刀差为正(M2增速<M1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消费意愿强烈,对当前经济的预期乐观,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当剪刀差增大(M2相对于M1减少)时,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寻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例如股票,进而导致债券市场需求下降,供大于求,债券价格下跌。相反,M1、M2剪刀差收窄时,相比股票,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寻求相对安全的债券资产,对债市利好。
实际运用中,需要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上述关系并不绝对正确。
作者:
刘国池 S057062407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