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那个年代,我们这样过中秋!

文摘   2024-09-19 00:00   新西兰  






REC


看看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历来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过去,中国人对过中秋节有许多讲究;现在,我们过中秋节的方式渐渐不拘一格,或回家与亲人欢聚一堂,或结伴外出旅行……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都是人们对传统佳节团圆时刻的期待。

 


上世纪华北地区,

中秋节供奉的“月亮马儿”

1953年中秋节期间,

收听音乐的青年社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

81岁的老渔民郭汝一家四代同堂

共55人,

在中秋节夜大团聚,欢度佳节。


1961年9月21日,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供销合作社的

工作人员在包装月饼,

准备供应农民过中秋节。

 

1963年国庆节、中秋节接踵而至,

北京市食品市场

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1963年国庆节、中秋节期间,

北京市的各个商场、食品店、

水果摊为顾客们准备了

丰富多样的节日食品,

供人们欢度佳节。

这是市民在北京特产蜜饯果脯摊前。


1963年中秋节,

山西省运城市

大渠公社寺北村大队的社员

在购买本村供销点供应的月饼。


1963年中秋节前夕,

上海著名的杏花楼制作的月饼

在门市部供应。

上世纪六十年代,市场上月饼的种类很少,有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等。提浆,提的是糖浆,只用简单的面粉、糖浆、麻油等去调和而成,做起来相对简单。

老月饼盒子


到了1962年,月饼开始凭票,反正只要是糕点买什么都行。后来月饼票取消了,凭六两粮票一斤,当时月饼的售价是0.66元、0.72元、0.78元三种。反正都能被六除,一两粮票分别为0.11元、0.12元、0.13元。


那时吃月饼,很少能吃到一块。都是家长把月饼切出几份分着吃。

很多人自立更生找了木头模子自己做月饼,好玩又省钱。首先油和面,没油,只好用动物油。没糖,白糖0.88元,黑糖0.65元,连破古巴糖还0.49元了,用不起,只好用一毛钱一袋的糖精。


红色收藏品《月饼模具》精致小巧的“革命委员会好”

那时候,中国月饼生产的馅料绝大多是生产厂自己调配的,各厂有各厂的特色。

八九十年代后,馅料逐步形成工业化生产,为月饼生产企业提供了方便,这是一大进步。但是,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形成批量生产的月饼馅料主要是蓉沙类、果酱类、果味酱类馅料,远不像今天市场上那样要啥月饼有啥月饼。

1978年9月16日中秋前夕,

欢度佳节。


1979年9月25日,

上海市民在选购上海冠生园制作的

特色优质月饼。

这一年,冠生园自制月饼

重新量产,恢复供应。


1980年9月9日,

北京市中秋月饼即将大量上市。

北京市食品加工部门,

为首都人民生产的月饼品种,

多达一百多种。


1980年9月23日,

福建沿海军民,

把印有“天上月圆 人间团聚”的月饼,

橡皮舟、气球、风筝,

海漂、空运去金门、马祖等岛屿

请隔海相望的骨肉同胞同尝团圆饼,

共度中秋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月饼。


1985年中秋节前夕,

北京生产的“八景”月饼

每只月饼上有“北京”二字

和一种风景图案



布谷鸟文摘
每天清早带你走遍国内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