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罗城县庆专题报道:携手奋进四十年 三尖罗城谱新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文摘   2024-11-18 11:38   广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河池市委、河池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群众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罗城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山头尖、筷头尖、笔头尖”的三尖罗城绽放出璀璨的光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向前,朝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迈进。

 县城新貌

产业兴旺 经济腾飞

罗城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本县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84.13亿元,是1984年的102倍;财政收入5.68亿元,是1984年的178.5倍。

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用足用好资源禀赋,形成了以肉牛养殖、螺蛳粉原材料、糖料蔗三大“富民产业”为主导,毛葡萄、油茶、桑蚕、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2023年,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4亿元,是1984年的46.17倍。

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建成深圳产业协作示范园、生态长寿食品产业园、河池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易安就业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罗城工业园河池港片区等六个功能园区,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陆续交付使用。罗城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常态化开展大湾区驻点招商活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米香型白酒、优质天然山泉水、农林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生态产业。目前,该县已拥有制糖、酿酒、山泉水、建材等多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202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是1984年的107倍。

深圳产业协作示范园

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

高帮山风电场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餐饮、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该县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84年28.4%提高到2023年的45.1%。

绿色发展 生态宜居

罗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落实林长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森林高质量发展,全县现有森林面积20.1万公顷。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成龙湖(葫芦山水库)获评为2023年度广西幸福河湖。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持续抓好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城镇农村污水治理、清洁运输改造、环境执法监管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革命,完成7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环卫一体化,在河池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全域覆盖。2023年,县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8.9%,罗城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设施完善 生活便利

全力补民生短板、强设施弱项、促功能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罗城扎实推进县城水源工程建设,城区居民及周边群众饮用水更有保障,板阳东水库建设加快推进。

充分利用国家帮扶政策,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10年来,投入80亿元建设了15条等级公路,总里程达328公里。2023年末,罗城全县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1698.436公里,是2014年的两倍。2020年11月融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罗城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22年实现乡乡通二级公路的目标,该县142个行政村(社区)、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硬化路,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2023年1月,罗城荣获“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荣誉称号。

融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罗城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图为融河高速公路小长安镇路段

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建成了义乌商贸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民族文化产业园、体育中心、中华廉政文化园等一批城镇扩容提质项目,建设了迎宾大道、仫佬大道、凤凰大道、平新大道等一批路网项目,进一步织密了城镇道路交通网。城区面积从2014年的6.41平方公里扩展到7.8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4.93万人发展到7.03万人,该县城镇化率从23.55%提高到44.8%。
农民增收 日子红火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决战脱贫攻坚,2020年,罗城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把脱贫作为群众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方位落实落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以及兜底保障等帮扶政策。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提高安置点公共服务和设施配套保障水平。持续深化中央定点帮扶和粤桂协作,通过资金帮扶、社会帮扶、劳务协作对接等实现群众增收。

加大对糖料蔗、桑蚕、肉牛、豆角、笋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支持、交通补贴等重点举措,促进群众增收。2023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0元,是1984年的102.5倍。

民生改善 幸福美满

罗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验中学、罗城·深圳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校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罗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1.4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1%,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市级1所,义务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和县人民医院内科楼、发热门诊大楼等建设,改扩建东门镇卫生院等12家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持续引进、更新医疗设备,规范建设126个村卫生室,医疗环境不断改善。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措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完善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和医疗保障等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文旅融合 活力绽放

罗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奇峰秀水,风光独特,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罗城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拥有依饭节、走坡节、仫佬古歌、剪纸、刺绣、舞草龙等多个民族文化瑰宝,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个、自治区级10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成立了“三尖”文化研究会,建成了罗城体育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项目。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广西文学创作强县、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书法之乡等称号。


各族群众同唱民族团结歌

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

罗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各民族肩并肩、手挽手,共同战胜艰难险阻,共同改善生产生活,共同构建精神家园,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罗城。该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8人,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9人。2020年12月,罗城获评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推动法治罗城、平安罗城建设,推动网格化管理纵深发展,建立大、中、小网格共1753个,推动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两制一化”建设,县、乡、村三级云视讯和政法委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覆盖面达100%,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多年获评全区平安县,龙岸镇在全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交流暨建设平安广西活动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风雨兼程四十载,砥砺奋进谱新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将以自治县成立40周年为新起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罗城力量。

(图片均由韦如代/摄)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民宗委
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推介民族、宗教知识,弘扬民族文化,服务广大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