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甫里先生传(节选)
(唐)陆龟蒙
①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虽幽忧疾病中,茫然无旬日生计,未尝暂辍。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穿穴险固,囚锁(指禁锢。)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得一书,详熟,然后置于方册。值(遇到)本即校,不以再三为限。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谬误者刊之。
词语注释 :xún旬
①<名>十天。《记王忠肃公翱事》:“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②<名>十岁。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白发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
【旬年】⒈一周年。⒉十年。
【旬日】十天;十来天。
【旬月】⒈一整月。⒉十个月。
事柄shì bǐng:犹权柄,权力。
翻译 :甫里先生,不知是哪里人,人们看见他在甫里耕种,所以这样叫他。先生的个性放纵不拘,喜欢读古代圣人的书。先生平时以读写文章自娱自乐,即使在忧愁病痛中,凄凄然十来天无生活来源的时候,也不曾停顿过。先生少年时工于写诗,仿佛要与大自然一决高下。遇到不同的事情就随机应变,使用不一样的体裁。最初时追求奇险怪异,如同破阵对敌一样,最终达到了平和淡雅(炉火纯青)的境地。每得到一本书,滚瓜烂熟之后才放回搁置典籍之处。遇到(有错误)的书立即校对,不以两三次为限度。看到装订有损坏的书,他重新装订它,有文字谬误的书,他就勘正它。
②先生之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 牛不减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无别己田他田也。先生由是苦饥困。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每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讥刺之,先生曰:“尧舜徽瘠①,大禹胝胼(pián zhī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彼圣人耶?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词语注释 :
畸是一个汉语一级字 ,读作畸jī ,部首是田,其本意为零片的田地。
畚锸,拼音běn chā,汉语词语,是指挖运泥土的用具,出自《晋书·束晳传》
翻译 :先生的居处,有几亩池塘,有三十间房屋,有四百亩田地,不只有十头牛,有五六个农夫。但是他的田地地处低洼之地,只要下一昼夜的暴雨,就与江水连通,分别不出是自己的田还是别人的田了。先生因此受到饥饿的困苦。粮仓里没有一点积蓄,只好亲自带着农具,带领农夫修堤筑坝。从此每年虽然洪水猖狂,也不能跳过他的提防、淹没他的庄稼了。有人讥讽先生,先生说:“为了治水,尧身体瘦弱,舜脸色发黑,大禹手脚打起了硬茧,不都是圣人吗?我只是个老百姓而已,如果不勤劳辛苦,用什么给妻子儿女维持生计呢?况且这同那些名器上的蚤虱、粮仓里的雀鼠有什么区别呢?”
③性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不置车马,不务庆吊。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或寒暑得中,体性无事,时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櫂②船郎而已。所诣小不会意径还不留虽水禽戛起山鹿骇走之不若也。先生无大过,亦无出入事,不传姓名,无有得之者,岂涪翁渔父、江上丈人之流者乎?
选自陆龟蒙《甫里先生文集》
①徽瘠:形容黑而瘦。②櫂:同“棹”。
词语注释 :
庆吊:
庆吊:1.亦作"庆吊"。2.庆贺与吊慰。亦指喜事与丧事。
姻党: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属
体性:这里指的是身体和性情
翻译 :先生生性不喜欢同鄙俗之人结交,这种人即使到了门前也见不到他。先生不置办车马,不参加庆贺吊丧等事情。对于夫妇双方亲属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他从来没有按时参与的。有时天气冷热适中,身体很好又无事之时,先生就乘坐小船浪迹江湖,船上准备了帐篷和桌席,只带着一卷书、一套茶具、一副笔墨、一套钓具和一个摇船童子罢了。他所到之处稍有一点不合心意,就径直回来决不停留,即使是水鸟腾飞、山鹿惊跑也比不上那么快。先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也不干预人间俗事,先生无意于世间留名,社会上也没有人了解他,他莫非就是涪翁渔父、江上丈人之类的人吧?
乙
(唐)陆龟蒙
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耻,乃从而称之。人或笑曰:“彼病子散而目之,子反以为其号,何也?”散人曰:“水土之散,皆有用乎?水之散,为雨为露为霜雪;水之局为潴(zhū,⒈ 水积聚:停潴。潴积。)为洳(rù,低湿之地)为潦为汙(wū,同污)。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艺,死可以入;土之局,埙不可以址,甓(pì,砖瓦)不可以为盂,得非散能通于变化,局不能耶!退若不散,守名之筌;进若不散,执时之权。筌可守耶?权可执耶?”遂为《散歌》《散传》,以志其散。
选自陆龟蒙《甫里先生文集》
翻译 :散人,就是悠闲自在,放诞不羁之人。这种人,心也散,意也散,形也散,神也散。既然没有了任何的拘束限制,就成了当世的怪民。那些被礼乐束缚的人把他排除在外,视为另类,说:“这就是散人。”而散人却不以为耻,竟然顺着他们自称为散人。有人讥笑说:“那些人(指束于礼乐者)不满你的散诞放纵,并且将你视为散人,你却反而以散人为名号,这是为什么呢?”散人说:“水土之散,都有些什么用呢?水散,则成为雨,成为露,成为霜雪;水被局限了,就成了水坑、水潭,一潭死水。土散了,可以堆得很高,可以挖得很深,人活着可以在上面种植,死了可以埋在土下;土被局限了,制成了埙就不可以再制成其他陶器,烧成了砖就不能够改制成盆盂,莫不是散才能够通于自然变化的规律,局却不能够吧!已经退隐了,如果不散,还死死地守着获取名利的手段(捕鱼的筌);就是进而出仕了,如果不散,却执着于一时的权柄,那获取名利的手段可以一直有用吗?那权柄能够一直执掌吗?”于是就写了《散歌》《散传》,用来记录他的散诞。
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卒造平淡而后已。( )
(2)遂为《散歌》《散传》,以志其散( )
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设蓬席,赍一束书( )
A.赠送 B.抱着 C.赏赐 D.买来
(2)束于礼乐者外之( )
A.使……处于外面 B.背叛 C.疏远 D.鄙弃
16. 把甲文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值本即校,不以再三为限。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谬误者刊之。
17. 甲文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所诣小不会意径还不留虽水禽戛起山鹿骇走之不若也。
18. 结合上下文,分析甲文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9. 面对世人的讥讽、嘲笑,有人认为陆龟蒙在甲文第②段中的反驳有说服力,而在乙文中的反驳说服力不够,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具体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14. ①. 达到,到达、达成 ②. 记录
15. ①.B ②. A
16. 遇到(有错误)的书立即校对,不以两三次为限度。看到装订有损坏的书,他重新装订它,有文字谬误的书,他就勘正它。
17. 所诣小不会意/径还不留/虽水禽戛起/山鹿骇走之不若也。
18. “每岁”表明洪涝频发,陆龟蒙劳作环境恶劣,生活困苦。“吾”,文章本来用第三人称叙事,到这句突然转为“第一人称”,是作者为自己劳动成果感到自豪、得意的情不自禁地流露。共同刻画出自食其力、安贫乐道的作者形象。
19. 示例一:不认同。两处反驳都具有说服力。甲文,反驳针对世人嘲笑他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农业生产。连用三句反问,句句切中要害。第一句以尧舜禹三圣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否定了世人观点的前提。第二句作为普通人,从事农事养活一家老小是本分。第三句以蚤虱、雀鼠比喻世人,不做农事对世间有害无益。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分别从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写来,比较“散”和“局”的优劣。说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局”就难以变化,没有生命力了。最后归结到人事,退隐已经有名了,如果不“散”,还念念不忘获名的手段干什么呢?推理非常严密,最后令人不得不相信为人还必须“散”,而“散人”,是要有很高的德行的人才能够做得到的,这不是难能可贵,值得引以为荣甚至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示例二:认同。甲文,反驳针对世人嘲笑他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农业生产。连用三句反问,句句切中要害。第一句以尧舜禹三圣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否定了世人观点的前提。第二句作为普通人,从事农事养活一家老小是本分。第三句以蚤虱、雀鼠比喻世人,不做农事对世间有害无益。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分别从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写来,比较“散”和“局”的优劣。说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局”就难以变化,没有生命力了。但比喻论证中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临时的,即水土的散与局并不能长久、稳固地对应人的散与局,这样致使论证的严密性受损,说服力下降。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造:达到,到达、达成。句意:最终达到了平和淡雅(炉火纯青)的境地。
(2)志:记录。句意:用来记录他的散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赍:抱着。句意:只抱着一卷书。
故选B。
(2)外:使……处于外面。句意:那些被礼乐束缚的人把他排除在外。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值”,遇到;“缉”,装订;“刊”,勘正;“书有编简断坏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有编简断坏书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大意:他所到之处稍有一点不合心意,就径直回来决不停留,即使是水鸟腾飞、山鹿惊跑也比不上那么快。
“所诣小不会意”“所诣”所字结构指所到的地方,做主语,“不会意”做谓语,结构语意皆完整,故在“不会意”后断开;
“径还不留”的主语是“先生”,“不留”为谓语,语意完整,且后为连词“虽”表语意让步,常用于句首,故在“不留”后断开;
“水禽戛起”主谓结构完整,语意完整,故其后应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句子作用能力。
“每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大意是从此每年虽然洪水猖狂,也不能跳过我的提防、淹没我的庄稼了。
用词上:用“每岁”能表明洪涝频发,用时间词的频繁发作表明陆龟蒙劳作环境恶劣,生活困苦。
人称上:“吾”,文章本来用第三人称叙事,到这句突然转为“第一人称”,“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表明了作者为自己劳动成果感到自豪、得意的情不自禁地流露。
两者共同刻画出自食其力、安贫乐道的形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甲文:“尧舜微瘠,大禹胝胼。彼圣人耶?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大意:为了治水,尧身体瘦弱,舜脸色发黑,大禹手脚打起了硬茧,不都是圣人吗?我只是个老百姓而已,如果不勤劳辛苦,用什么给妻子儿女维持生计呢?况且这同那些名器上的蚤虱、粮仓里的雀鼠有什么区别呢?
反驳针对世人嘲笑他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农业生产。连用三句反问,句句切中要害。第一句以尧舜禹三圣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否定了世人观点的前提。第二句作为普通人,从事农事养活一家老小是本分。第三句以蚤虱、雀鼠比喻世人,不做农事对世间有害无益。
运用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分别从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写来,比较“散”和“局”的优劣。说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局”就难以变化,没有生命力了。最后归结到人事,退隐已经有名了,如果不“散”,还念念不忘获名的手段干什么呢?推理非常严密,最后令人不得不相信为人还必须“散”,而“散人”,是要有很高的德行的人才能够做得到的,这不是难能可贵,值得引以为荣甚至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面对世人的讥讽、嘲笑,有人认为陆龟蒙在甲文第②段中的反驳有说服力,而在乙文中的反驳说服力不够,不同意的观点可以从两者的优点总结:两处反驳都具有说服力。甲文,反驳针对世人嘲笑他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农业生产。连用三句反问,句句切中要害。进行分析。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分别从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写来,比较“散”和“局”的优劣。
面对世人的讥讽、嘲笑,有人认为陆龟蒙在甲文第②段中的反驳有说服力,而在乙文中的反驳说服力不够,同意的观点可以从两者的对比总结:甲文,反驳针对世人嘲笑他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农业生产。连用三句反问,句句切中要害。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分别从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写来,比较“散”和“局”的优劣。说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局”就难以变化,没有生命力了。但比喻论证中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临时的,即水土的散与局并不能长久、稳固地对应人的散与局,这样致使论证的严密性受损,说服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