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的汇报材料,卷得越来越夸张了

文摘   2024-11-18 08:11   海南  
/读者故事/

周二去县里开会,会前在街边买了个5块钱的肉夹馍,边吃边琢磨事。

这汇报材料,真是越来越让人头疼,就像个越吹越大的气球,不知道啥时候就爆了。

汇报材料本来是为了好好总结工作,可现在都快成了一场互相攀比的“闹剧”。

以前,把事说清楚,简明扼要,几张纸就够了。

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页,好像字数少了就体现不出工作的重要性似的。

我有次看到一个年轻同事,为了凑字数,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写得那叫一个详细,就差没把每天喝几杯水都写进去了。

这就是瞎折腾!

可他也无奈,说大家都这么干,自己不写多点,怕领导觉得自己工作不饱和或者不认真。

以前就是实实在在讲工作成果、问题、下一步计划。

现在,全是各种高大上的词汇。

本来就是日常的基础工作,硬是要和国家战略、宏观政策扯在一起。

比如村里修了条路,以前就说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现在得说成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关键举措。

这话说得倒是漂亮,可实际工作还是那修路的事!

我在镇上的时候,有次搞个扶贫工作汇报。

有个同事把材料写得那叫一个华丽,各种理论、模型往上套。

可实际扶贫工作中的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和贫困户打交道的真实故事,反而没多少。

结果汇报的时候,上面领导一听就皱眉,说你这太虚了,我们要听的是真实的情况,不是这些空泛的理论。

这可把那同事整懵了,费了那么大劲,结果还不讨好。

汇报材料的修改。

以前修改个一两遍就差不多了,现在呢?

那是一遍又一遍。

领导有领导的想法,不同领导意见还不一样。

今天这个领导说要突出这个点,明天那个领导说要加上那个内容。

基层的同志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我认识个年轻的组织干事,为了一份汇报材料,改了不下十遍。

每次都有新要求,最后他都快崩溃了,说感觉自己不是在写工作汇报,而是在猜领导心思。

汇报材料还得赶时髦。

上面流行什么概念,汇报里就得有什么。

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词,不管和工作有没有关系,都得想办法塞进去。

就像有个部门搞文化活动汇报,硬要说运用了大数据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实际上就是搞了几次问卷调查,哪有什么大数据啊?

就是为了显得自己紧跟时代潮流。

有人为了让汇报材料更有文采,自己花钱去买写作课程;有人为了找个新颖的角度,翻遍了各种资料。

大家都在卷,可这卷得毫无意义!

这不是在促进工作,而是在增加负担。

大家好!我是小墨,码字不易,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启发,感谢点点↑上方关注点赞

墨文集锦
材料之道,精准为魂;笔下生辉,智慧尽显。用心诠释每一个字句,力求精准传达思想精髓,愿与您携手共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