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事件的发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前期必然经过大量的铺垫和酝酿发酵,最终在某一天迎来爆发。
前几日在河南郑州兴起的万人夜骑开封,我写了一篇文章郑州万人“夜袭”开封,背后主谋是谁?,对为何会出现这类事件背后有没有推手进行了探讨,看似无人组织,实则内里大有文章。
要搞清楚这件事的始末,还得从几个月前的一条新闻说起。
6月1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大参考》对外发布了一则新闻。新闻中提到,有4名郑州女大学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她们选择在夜晚从郑州骑行至开封,而促使她们开启这场骑行之旅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吃上一顿正宗的开封灌汤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条新闻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各大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转发,这一事件也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在当时,这条新闻一经播出便吸引了不少目光。人们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心里开始琢磨起来:女大学生都能完成从郑州夜骑到开封的挑战,那这事儿应该没什么难度吧。而且这种出行方式花费不高,还能在抵达后品尝美食,回来后在朋友圈分享一番,多有意义。就这样,陆续有郑州的大学生加入到了夜骑的队伍当中。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那些经过精心雕琢的朋友圈文案就像有着神奇的魔力。在这些文案里,大学生们把夜骑描绘得无比美好,字里行间充斥着梦想的光辉和青春的活力,却对夜骑过程中的艰辛与酸楚只字不提。在这种看似美好的渲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盲目地跟随着这股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经过了将近 5 个月的持续发酵,参与夜骑的人数达到了巅峰。在某个夜晚,超过万人同时踏上了从郑州前往开封的路途。如此庞大的骑行队伍,所到之处,交通陷入了瘫痪状态。马路上到处都是骑行的人,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喇叭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而且这不仅影响了交通,还给开封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居民们原本平静的夜晚被打破,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噪音不断,严重干扰了他们正常的休息和生活秩序。
那些盲目跟风的大学生啊,一个个就像“脆皮”一样。平常参加个体测,都累得气喘吁吁、要死不活的,就他们这样的身体状态,又怎么可能适应得了来回长达一百多公里的骑行呢?他们大多骑的是共享单车,结果很多人到了开封后,就把车随意丢弃在那里不管不顾了。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或许算不上违法违规,可它却实实在在地给开封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些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街头巷尾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占据了大量的公共空间,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和整洁。市民们日常出行的道路变得狭窄拥挤,有时候连正常走路都得绕来绕去,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有好几个病人都在吐槽,因为大量的共享单车堵塞道路,导致自己透析都迟到了。
现在官方已经意识到危险了,开始劝诫禁止这类没有组织的大规模活动,共享单车平台也限制了跨区骑行,但是“刹车”是否来得晚了些?
从最开始6月18日的那则新闻就感觉有蹊跷。
大学生骑单车四处闲逛,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我也经历过大学时光,那时我也热衷于骑车,可怎么就没见有哪个媒体来采访我呢?为什么这样一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居然能成为新闻热点呢?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一下,或许就能发现此次夜骑现象大规模爆发的背后原因。从这条新闻发布开始,一直到大规模骑行活动形成的这将近 5 个月的时间里,骑行的规模是在持续扩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可能没有察觉到交通路况的变化,学校方面也不可能对学生们每天的行动毫无察觉。大学生虽然经济上不太宽裕,但是他们拥有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而且他们热衷于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也擅长使用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毫不夸张地讲,一旦大学生们关注某个“项目”,其传播速度之快,就像病毒扩散一样迅速。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若想让一座城市声名远扬,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资源。想想之前那些蜂拥至淄博吃烧烤、跑到天水吃麻辣烫、成群结队夜爬泰山和武功山的人群,不都是大学生吗?他们就像流动的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热度带起来,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现象背后,或许有城市营销的影子,也有网络传播力量的推动。
流量时代,想要让城市出名,打造旅游,大学生就是最好的资源,想想之前去淄博吃烧烤、去天水吃麻辣烫、夜爬泰山、武功山的那群人都是谁?
看到了淄博、天水、泰山等等的成功,于是有些人就盯上了大学生这个群体,想借着大学生这股“东风”也让自己火一把。
万万没想到,有些人开卷考试都能把答案抄错。
爬山也好、吃美食也罢,人家利用大学生把热度炒起来了,后续管理也在逐步跟上,而夜骑这个,不仅学生自身危险性大,交通管理难度更是“地狱”级别,更别提现在北方的冻人夜晚,趁现在没出事及时“刹车”还好,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看完这些,你要说这件事没有推手,我相信没几个人信,重要的是这件事背后的推手是谁,显然已经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