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伊蚊(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登革热、寨卡病毒等多种虫媒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今年6-9月,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然疫源性疾病防制科协同10个区市县疾控中心依据《大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方案》、《大连市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监测方案》,共同完成了本年度登革热及寨卡病毒媒介伊蚊监测工作,旨在及时发现并评估伊蚊种群密度及带毒率情况,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轮监测共设置4个Ⅰ类监测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及甘井子区);6个Ⅱ类监测区(旅顺区、金普新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及长海县),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在28个居民区外环境开展了登革热、寨卡病毒媒介蚊虫监测工作。2024年全市布雷图指数与2023年基本持平,未发现布雷图指数大于5的监测点位;病原学监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或寨卡病毒阳性样本。综合判断本年度本市登革热、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仍处于较低水平。
病毒传播链的有效阻断,得益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防控措施的有效开展。尽管当前传播风险较低,但我们深知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加强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面,深化社区参与,开展健康教育和灭蚊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自我防护能力,确保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同时,我们也将强化科研攻关,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蚊虫防控技术和策略。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防控,能够有效遏制登革热、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供稿科室 | 自然疫源性疾病防制科
撰稿人 | 唐钰麟 刘文涛
排版 | 包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