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胡 晴:想你的风吹进了云南

政务   2024-10-16 20:00   湖北  
↑ 点击上方武穴文艺关注我们



sui  yue  ru ge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凝心感知一切存在,聚爱融化世间冰点。无论波澜壮阔,亦或风轻云淡,自信不可阻挡,穿透人生百味


边走边咵——武穴的风吹进了七彩云南

胡 晴


2024年9月19日中午11点左右,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腾空而起,穿云破雾,历经4小时,终于从万米高空平稳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

下飞机、过航站通道,到达一楼候车大厅,“昆明如约而至“几个大字标语,让人有一种被邀约的感觉。

七彩云南、春城昆明,我来了!



傍晚5点左右,导游带领我们一行首先来到了昆明的官渡古镇。

徜徉在官渡古镇的老街,满眼都是二、三层高的老木楼,朱红栏杆,木格玻璃窗,木楼腰檐处的雕花和彩绘,或浓墨重彩或斑驳掉色。

官渡镇曾是古滇池西南一处重要入城渡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里既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誉满滇中的古渡口和佛教圣地,在不到1.5平方公里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复制式“的民居,素有“小云南”之美称。

漫步古街中,无意中发现聂耳故居。二间二层小楼,全木结构,木门木窗木柱,灰白色木头诉说了这栋小楼的年份。大门落锁,遗憾不能进入参观。门口的一块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如下文字:

聂耳故居位于甬道街原中段,属前店后院,带腰檐的传统商铺建筑。1900年前后,聂耳父母从玉溪来昆谋生,租住于此并开设了一个小医馆,取名”成春堂“。1912年2月15日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在此处的成春堂药铺二楼上。1916年举家迁往现威远街。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紫艺),祖籍云南玉溪。中共党员,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他短暂的一生谱写了40余首优秀的曲子,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义勇军进行曲》,1982年12月4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的名字是由田汉改的。

天妒英才,天才人民音乐家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流星划过昆明官渡镇的上空,过早地消失在人间。

再往前,是一座高台古塔。高台呈方形,约有3米高,东西南北十字贯通,四道券门。主塔高大雄伟,高台四角各立形状一致的小塔。塔身状如喇叭塔,两头粗中间细,塔顶为宝瓶宝珠,此金刚塔建于明朝的1458年。

官渡镇是古渡口,盛产螺蛳。传说螺蛳成精,祸害百姓,为了镇住邪祟,于是人们在这里建石塔一座,“宝塔镇河妖“,历经数百年风雨,还完好如初,坚如磐石。

华灯初上,主街道两边门市繁华,人头攒动,但斜插两边的巷道门店大都关门歇业,说明这年头实体店不容易。



第二天(20日)上午9点,随导游来到昆明东的宜良县彝族九乡风景区。

景区门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红字:不游游九乡,枉来云南。一向喜欢下车拍照的游客们纷纷围着石头,摆着各种手势合影留念。一位头戴银饰帽子,身着红色镶彩边衣服的彝族美女导游,举着小旗子,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大家集合在一块蓝底白字的标语牌子下,听从她的指挥。牌子上写着“想你的风吹进了九乡“。

九乡风景区位于昆明东90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以六绝奇景著称,一是层层叠叠、清水粼粼的梯田;二是落差30余米的洞中瀑布;三是横跨200余米高的绝壁天桥;四是有能容纳万人的溶洞厅堂;五是崖高80余米的惊魂峡;六是滇中第一幽峡的荫翠峡。峡中有洞,洞中有峡,峡洞相连,流水相伴。

大家在彝族美女导游的旗帜指引下,乘电梯下到峡底,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穿洞过桥,深入洞中。人工安装的赤橙红绿青蓝紫各色灯光,如闪烁的霓虹映照在各种奇形怪状、鬼斧神工的石壁上,整个溶洞灯光璀璨,火树银花。

在一约30余米高的悬崖处,一路做伴的流水陡然下泻,自由奔放,水花四溅,轰轰作响,形成了洞中飞瀑的奇观。



中间有一处几百平方米的天然梯田,上下斜坡落差十几米,弯弯细细的“田埂“将山坡隔成几十块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的“水田”,水面如镜,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它们好像一直静静地在这里等待着开春的讯息,等待着农夫下田,犁耙水响。估计已等待了几万年、几十万年,还要等下去……

这种绝美景观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模仿应用在各种庭院、别墅、酒店、园林景观建设中,被赋予了“水即是财,田即是聚宝盆”的美好寓意。

不时有人力滑杆抬着游客从身边经过,他们长年处在洞中,成为新的洞穴人,行走在逼仄、陡峭、湿滑的石板上,虽然洞内阴凉如秋,但汗水还是从他们湿漉漉的头毛林里冒出来。两根长竹竿绑着一把靠背竹椅,一双肉肩膀,两只铁脚板是他们养家的全部资产,卖力气成为他们挣钱的职业。



9月21日上午9:00,我们向西去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古城南面的城墙旧迹斑斑,门洞上“大理”二字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城墙上建有双重飞檐的城楼,城楼上高悬“文献名邦”匾额,是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云南提督偏图所书。大理著名文庙的存在就印证了“文献名邦“的名副其实。

城墙脚下的一块白色石匾这样介绍大理古城的: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大理是唐、五代、两宋时期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六个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以500多年的建都史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等成为中华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古都城市,是同时连接茶马古道及西南、西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中文化、宗教、经济、贸易交流中心。

大理府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是明太祖朱元璋派义子沐英平定云南后,在大理国故都阳苴咩城遗址范围内修建。四周城墙各长1500米。城的四方和四角有角楼和门楼。西门楼名“苍山楼”,东门楼名“通海楼”,南门楼名“承恩楼”、北门楼名“安远楼”,南北城楼楼相对,东西城楼楼相错。



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大理文庙,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宝相庄严,是古代府县两级政府的先师庙,是大理标志性建筑。

文庙门楼,纯木构造,双重飞檐,形如大鹏展翅。黄色琉璃瓦与金黄色木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斗拱穿梁,榫卯交错的檐下高悬黑底金字“文廟"匾额。两边立柱长联是“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此联出自清朝雍正皇帝题于山东曲阜孔庙。

进入门内,一面巨大石砌红墙扑面而来,“万仞宫墙"四个金色大字赞扬了孔子高深渊博的思想和学识。宫墙后面的中轴线上是一湾水池,水池上架石拱桥一座,弯月水池叫”泮池“,石头桥叫“状元桥”。泮池者半池也,有别于皇(王)家学宫的水绕四周,皇(王)家以下学宫的水只能减为“半池”,这就是规制等级的规矩。

跨过“状元桥”,迎面是棂星门(文曲星),石砌牌坊,三门四柱,高大宏伟。穿棂星门即大成门(也称仪门),与大门楼相仿,黄瓦屋脊,单檐歇山式,居中匾额竖写“大成门”。柱上悬挂黑底白字木联“少长咸集熙熙然乐斯艺苑,雅俗共赏郁郁乎蔚我文坛“。

穿过大成门继续前行,大成殿坐落在中轴线上的高台上,拾级而上的台阶中间斜铺着一块大理石浮雕,浮雕上二龙抢珠,腾云踏浪,活灵活现,气势非凡。

高高耸立的大成殿覆盖黄色琉璃瓦,面阔七间,回廊前六支粗大的麻绿色蟠龙石柱傲然而立,威风凛凛。正门上方仰悬蓝底金字匾额,竖写”大成殿”,下方挂着三块硕大横匾,红底金字。居中是“万世师表“(康熙字),两边分列“与天地参”(乾隆字)、“斯文在兹“(光绪字)。

进得殿内,高大空旷,顿觉自己渺小。殿内木柱、木梁、木桁,斗拱穿梭,网状布局,榫卯相扣,横竖相枕。木门、木龛、木雕花尽显古木本色。殿内三面墙壁摆列神龛,神龛内的圣哲们宝相庄严,端肃而立。居中为圣人孔子,两侧分别为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孔子之孙),殿内共供奉四十二位圣哲宝相,朱熹也位列其中。

出文庙,路过“大理王府”,但大门被一道道绳子拦住,遗憾不能入内参观。

千年以来,大理一直都是云南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无论是南诏国还是大理国,再到清初吴三桂独据云南,大理一直都是整个云南的权力中心,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到了大理,肯定要吹吹洱海的风,看看洱海的浪。

洱海因像人的耳朵而得名,虽然称之为海,其实是一个湖,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北起洱源,南到大理下关,约43公里,东西最大宽约9公里。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洱海月“就在这里。站在游轮观景台上,秋天的高原阳光没有经过云层的过滤,直截了当地照在身上,浑身有种辣辣的感觉。远眺苍山,空旷无垠,湖风习习,波浪不兴。

漫步在环湖步行道上,一对对小年轻们穿着白族服饰,骑着单车或电动车欢笑而过,估计他们又是在赶下一个风景拍照点。

临海民居尽显大理特色,二、三层高的小院,白墙灰瓦,飞檐翘角,但少了徽派民居的马头墙,却多了在白墙的腰檐、墙角处的水墨画,于是小巧玲珑的别院因这些墙绘便多了一份灵动。墙绘装饰是昆明、大理、包括丽江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装饰,也从中可以窥探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追求,也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服饰、头饰的精致繁复,多姿多彩。

洱海的浪漫无关乎年纪,尽管少年不再,青春不再,到这里来找一处海边茶馆,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品品普洱茶或小粒咖啡、咬咬鲜花饼,面山面水,听风听雨。

洱海的风在等你来……

大理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晚上,就餐的农庄为几百名游客安排了一场热闹的篝火晚会,一群身着白族服饰的白族姑娘和游客们手牵着手,一圈一圈地围着洪亮的熊熊篝火,在主持人的节拍声中、在音响的律动声中,大家尽情地摆臂、踢腿、扭腰、转圈,载歌载舞,呐喊声、歌唱声、篝火的噼里啪啦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星空下,苍山在引颈观看,洱海在拍浪作和。

9月22日上午,一路向西,前往丽江。

从昆明一直跟到大理的导游,已陪了我们一行4天。

他40多岁,中等身材,长相和穿着与我们没有任何不同之处,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人,来自西藏梅里雪山。

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这句话虽是调侃,但生动地说明一个优秀导游的基本素质,那就是必须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个能说会道的段子手。

第一天跟车,就开始了他的故事会。

他出生在西藏梅里雪山附近一个贫苦人家,读完初中后,因家贫选择了从军当兵,因是家中独子,五年后阿妈死活要他退伍回家。退役后,自由择业,奔波二三年,但一直漂泊不定,事业无成。正当人生低谷时,一次偶然机会,战友和战友的父亲出手相助,谋得导游资格,从事导游职业,从此生活工作才稳定下来。虽然学历低、文化水平不高,但凭着五年军营的锤炼和穷苦人家孩子天生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终于熬出了头,曾被评为云南省十大优秀导游。他讲得最多的是感恩,他说他藏族人有信仰懂感恩。他感恩生他养他的阿爸阿妈,感恩教他读书的两位援藏老师,一位姓胡一位姓洪,于是老师给他取了一个汉族名字叫胡洪。他感恩战友和战友的父亲,是他们帮他找到了谋生的出路,学会了谋生的本领。也感恩妻子在老家照顾父母和孩子,感恩两个十分懂事争气、好学上进的一儿一女。当然也感恩全国各地游客,因为游客是他的衣食父母。感恩生活给他带来的一份满足,感恩上天对他和他一家人的眷顾。

几天来,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大男人难得的细心耐烦,一个职业导游的专业服务,虽然有点婆婆妈妈,但大家默认他,配合他。

临别时,他说:我只能陪你们到这里,丽江之旅将由新的导游陪大家,因为一碗饭大家都匀着吃。这是你们湖北人、当年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定的规矩,他抓云南旅游抓得好。以后大家在云南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在大家的微信群里。

导游的嘴厉害吧,一下子拉近了和他的距离,相信了他。

他的汉族名字叫胡洪。

一人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人都有一部生活史,个个都有一串人生故事,旅游就是行走的人生。

向西,向西.....

车子将启动时,上来一个陌生年轻人,长长的黑头发,长长的黑衣衫、黑黑的皮肤,三十多岁的样子,一身少数民族的打扮,脖子上吊着许多串玉坠、项链之类,他就是新导游,将陪着大家到丽江。

新导游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时抬手去梳理黑黑的披肩发,讲话时不时地望向窗外。

新导游开始了他的故事和生活段子。

他说他在北京漂泊五年,所以汉语讲得好,普通话说得顺。他说他今年36岁,娶了一个你们汉族姑娘做老婆。于是有人搭腔说漂亮吗,他说非常漂亮,说这话时神情很得意。又有人搭腔说能看看吗?于是他掏出手机打开老婆的照片,炫耀般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开始起哄,相互传看。"这明明是张柏芝呀”有人喊,他立即还嘴“是我老婆”。"哎哟,这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吗?”有人叫,顿时全车哄笑,导游刚才那张陌生、严肃的脸上一下子像晒足了阳光的云南大桃子,黑里透着红。
车子跑在高原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留下一路灿烂的欢声笑语...…


首站来到丽江玉龙雪山下的白沙镇。

古镇白沙,历史悠久。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之都,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早居住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唐代三甸总管设置治所的地方,是唐宋时期丽江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丽江王木氏土司的祖居地和发祥地,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世祖忽必烈曾留宿过此地,并封赠三多手书“雪亮”二字,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丽江的十六天里,有十天停留在白沙,为土司木增整理编校书稿,指导本增的儿子写作。徐霞客一生最后的旅行在云南,后在鸡足山摔伤,贫困交加,是木府土司木增专派15人抬着他安全护送到家。一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从此再也没有踏出家门。

漫步白沙古镇街道,一横一竖两条主街,白沙大门楼正好处在镇中心的十字路口。街道两边都是二三层高的木楼,店铺的门都是由每扇高约2米宽约40公分的木门板拼装而成,开门营业时要一扇一扇地拆卸。店铺大多经营银器、玉器、菩提子、瓦猫等各种饰品,还有小吃、茶室、旅拍、文创、民宿客栈、灵芝菌菇、云南咖啡等等。

一块蓝底白字的标语牌写着:我在白沙想你,可对面一块蓝底白字的标语写着:我在白沙没空想你,这到底是想你还是不想呢?


来到一家东巴文化工作室,与店主攀谈有关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纸。那一个个东巴象形文字如花鸟虫鱼、蚯蚓爬蛇、飞禽走兽,又如山川草木、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远古时期,纳西族的祖先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情感、知识、经验演化成具体的文字,一笔一画,落在丽江荛花制成的东巴纸上,代代流传,已成丽江的一种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现着丽江的文化之美。

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文字中的“活化石”。

参观了锦绣艺术院,想不到这偏远的小小古镇竟产生了一位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滇绣“品牌创始人彭萍大师,地杰人灵的白沙镇还在续写着昨日的辉煌。


下一站,拉市海。汉语意思“拉“为荒坝,“市“为新,即新的荒坝。骑马走玉龙雪山下的茶马古道是这里的必备项目。赶马人将三匹马连在一起,不用牵绳,信马由缰,只需陪着头马行走就行。森林中以松树居多,但没有我们那里松树那么粗壮高大,树林也并不茂密。马铃叮当,蹄声得得,弯弯曲曲的沙石山路,不知迎来了全国各地多少游客,给这条茶马古道带来多少财富。上了年纪的赶马人像和我们是多年的老熟人,无拘无束地打趣取乐。我的那个赶马老汉70来岁的样子,长得不像纳西族人,他不停地说着难懂的普通话。他说他的头马叶奥巴马,二马叫二维马,三马是“小马过河”中的那匹马,现在长成了老马,边走边聊,插科打诨,幽默风趣。

不知是哪个赶马老汉,一直用蹩脚的老腔吼唱着韩红的歌—“天路”。

高原上的这条茶马古道不寂寞。

走完茶马古道,来到海拔2437米的拉市海湿地公园。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蓝天白云之间,鸥鸟飞翔戏水,构成了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

格桑花迎着高原阳光,在玉龙雪山脚下随意绽放……


晚上住丽江古城。

在古城的中心四方街桥头处,矗立着一座灰砖黛瓦、古朴典雅、高大宏伟的照壁,青石墙上镌刻着鎏金大字,在灯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见,熠熠生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江泽民一九九九年五月二日于木府”昭示着丽江古城的特殊地位。旁边河里的两架水车在流水中悠悠旋转。一名妙龄少女穿着民族服饰,提着点亮的马灯,在摄影师的相机前提灯含笑。河的另一侧花园中横卧着一块米黄色巨大石头,上面完整地刻着著名藏族作家阿来的一篇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成为古城的新地标。此文被选入八年级语文课本。文章开头第一句”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上”,结尾是“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水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进了丽江。”

从一片雪,化成一滴水,最终汇入了大江大海,不正揭示了少数民族只有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才能有磅礴力量,才能川流不息,才能生生不息吗?

阿来的“这一滴水“被勒石铭记,永久流传,好值钱喲!

夜深了,可丽江古城依然人流如织、人声鼎沸,万千脚步磨得旧石板光滑锃亮,在街灯的映衬下反射出幽幽的光芒。



来丽江必到木府,木府的建筑驰名遐迩,有北故宫南木府之称,更是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

木府还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故事发生地、场景拍摄地。

木府大门楼上高悬着黑底金字的硕大匾额,"木府”二字苍劲古朴,它由土生土长的丽江纳西族成长起来的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书写。门楼立柱上木刻对联“凰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之间“。大门对面是一面高大砖石照壁,“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明徐霞客",可见在明朝徐霞客年代,木府的宫殿建筑群已经是名闻天下了。

进入木府,转过照壁,迎面一座高大石碑坊,蓝底金字镌刻着明朝万历皇帝钦赐的“忠义“二字。往里走,中轴线上的议事厅建在高台之上,汉白玉回廊环绕高台四周。议事厅面阔五间,黛瓦覆顶,大红立柱,彩绘腰檐,斗拱相连,雕花红门。一层楼檐下悬挂着三块黑底金字木匾,同为”诚心报国“。中间一块为朱元璋赐书,两边分别由朱棣、嘉靖赐书,昭示了木府坚定地归顺中央的决心。正门大红立柱悬挂对联”官拜五朝扶圣主,世居三甸守规恢“。

建筑风格与议事厅相似的木府藏书楼,陈列着中原各类典籍,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甘珠尔》。

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木府土司家事之所。明朝第一才子、四川状元、《三国演义》开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作者杨慎,特赠“为国干城“,鼓励木府作国家主权的拥护者、捍卫者。



登上木府后面的狮子山,在三清殿上凭栏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只见全城的万千黛瓦,层层叠叠、绵绵密密一直伸向远方,透露了几百年前丽江古城气息,展示了西南边陲纳西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

陌生的地方是风景,看得见的地方是风景,而真正的风景是隐藏在风景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和岁月......

离开丽江古城的那个早晨,在一家茶馆里,在老板准备的红色卡片上留言:丽江的风终于吹进了湖北武穴!

特别声明:武穴文艺微信公众号为武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宣平台,每周一、三、五推出。作品系原创首发,著作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转载作品请注明出处!

作者:胡   晴

监制:雷世达 

编审:陈文文

编辑:刘小琪  邓  炜

联系我们

电话:0713-6223515
QQ:1633846741
微信:武穴市文艺界微信群
邮箱:1633846741@qq.com

 武穴文艺

一起绽放 

微笑向前


长按二维码

关注武穴文艺

武穴文艺
正常宣传 公益服务 黄冈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最新文章